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成功举办201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

更新时间:2015-11-29  |  点击数:7272

作者   茅雯辉 胡敏

2015年11月28日,由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主办的201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于上海召开,80余名国内药物经济学和医药政策研究人员、医改相关部委和各省市地方分管医保和卫生的政府工作人员、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专家参与了本次论坛。围绕本次论坛“风险共担机制与药物经济学”的主题,与会者分享了国内外有关风险共担机制的宝贵经验,共同探讨风险共担机制的作用和影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药物经济学研究对风险共担机制的支撑作用。

上午的会议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陈文教授热情洋溢的致辞中拉开序幕。之后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刘莉副秘书长向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王彤焱副总裁授予捐赠纪念牌,感谢西安杨森对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和本届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的支持。

随后学术报告开始。胡善联教授首先带来了ISPOR欧洲年会的最新进展分享,围绕“影响健康决策与结果研究:缩小差距”的大会主题,胡教授介绍了生命周期理论在药物研发和结果研究中的影响,对国际主要的HTA组织及其职能做了介绍,分析了法国、德国和美国的新药定价及药品报销的最新进展,以及MCDA(多标准决策分析技术)在卫生决策中的应用情况。随后,胡敏博士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药品风险共担机制的内在动因以及主要类型,并通过分享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风险共担实例,从国际视角总结了风险共担机制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陈文教授紧密结合最新的医药卫生政策改革动向,介绍了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药品政策框架的变革,提出形成医保支付标准时选用不同操作时的思考,并分析和总结医保支付标准政策下风险共担机制的机遇、挑战和障碍。

下午的活动由胡善联教授主持,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宣建伟教授作题为“真实世界数据与风险共担机制”的主题报告。宣教授立足于多年实践经验,以医药企业利润构成为引,分析了价格制定对于医药行业的重要性及其影响机制,并运用案例说明了真实世界数据在风险共担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天津大学药学院吴晶副教授通过分析风险共担机制的目标与理论依据,详尽地推导了药物经济学研究对风险共担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在现实中的诸多挑战。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林立副处长则为与会代表分析了广州市在风险共担机制中所作出的探索。广州市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2010年起)和乳腺癌靶向药物(2013年起)开展了与制药企业的风险共担,并在实践中逐步明确了风险共担方案。此外,林处长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强调了临床诊疗规范、就医管理、预算影响分析等的重要性,并提出风险共担机制在我国所面临的挑战。

本次论坛的六个主题报告涵盖了风险共担的最新进展、国际经验、应用于我国的挑战、真实世界数据的作用、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作用以及我国风险共担机制的实践,引发了与会代表热烈的讨论与问答。最后,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在陈文教授精辟而又发人深省的总结中落下帷幕,通过交流与分享,论坛成为研究者与政策制定者沟通的桥梁,并寄望于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