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预防 把握健康

更新时间:2015-11-05  |  点击数:4156

个性化癌症筛查策略与精准医学会议顺利召开

陶沙  王洁

10月28日上午,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遗传转化和健康干预中心和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精准预防 把握健康 个性化癌症筛查策略与精准医学”学术研讨会,聚焦个性化癌症筛查策略,提出公共卫生基因组的新理念并强调其在精准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探讨了如何准确和严格地实施遗传风险评估和个性化癌症筛查。

我院党委书记何纳教授,预防医学教研室主任&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傅华教授,和美国NorthShore University Health System副院长、个性化肿瘤治疗(PPCC) 项目主任、复旦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我院遗传转化和健康干预中心主任徐剑锋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全面的介绍和分析癌症筛查和精准预防的理念。来自美国NorthShore University HealthSystem外科研究与发展部副主任Charles Brendler博士,NorthShore University Health system泌尿外科助理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系客座教授Brian Helfand应邀参加,十余名来自各大媒体的记者和广大师生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我院书记何纳教授首先做开场致辞。何纳书记指出,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如何将预防医学与精准医学相结合,在精准医学时代开展预防工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我们提出公共卫生基因组的新理念,进行个性化筛查策略的探索和实践,则是在该全新领域中的一次重要探讨。而且本次研讨会不仅有不同学科的交流,也有学者通过多种传播媒介与公众的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

傅华教授指出癌症筛查作为三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但是按照目前一刀切的年度体检方案来开展癌症筛查,会导致很多弊端,如一些不适宜筛检的技术被广泛应用,过度筛查现象的普遍存在。全面而没有目的性的检查,不仅会产生更多的假阳性,还增加受检者和社会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而有些疾病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到一定年龄后才可出现,且在不同性别间所出现的年龄阶段也不一样。如果不管年龄和性别,一刀切地进行年度体检,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那些本不该体检但接受体检人无辜受到了一些由于体检带来的伤害,同时这些人也占用了其他应该接受体检人的资源(包括费用和医务人员得时间等)。所以,我们要以循证为基础,针对不同的癌症、不同人群以及不同检查方法确定的个性化筛查方案,来避免筛查可能带来的弊端。对于不同人群的评价中,除了年龄、性别之外,通常我们用是否有某种癌症的家族史来衡量,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癌症遗传风险的预测也更为全面准确,这也是癌症筛查方案制定有力的补充依据。

Brendler教授报告显示,癌症遗传风险标记包括:风险SNP、致癌基因和家族史。精准的筛查策略应该基于这三类遗传标记,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筛查和预防。目前北岸大学与复旦大学共同探索出关于个性化癌症防治的“金字塔”模式,该模式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将关注从针对较少患病群体的个性化治疗转向针对全人群的个性化筛查与预防,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和发病率。徐剑锋教授指出,能够做基因测序也只是一部分,我们还需要知道检测哪些基因、解释基因检测结果(比如 BRCA1, 遗传分数)、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基因检测指南、以及明确谁和什么地方可以做基因检测等等。我们在探索个性化癌症筛查的中国特色的6E模式:Establish(建立临床依据和临床用途);Engage(引导医生,遗传咨询师或遗传流行病学家);Educate(教育公众);Evolve(结合中国人癌症筛查指南,开发靶向个体化癌症筛查);Evaluate(开展中国人的临床试验,评估效果);Expand(继续中国人群的遗传研究改善)。

本次学术会议获得圆满成功,参与人员也都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为我院率先在公共卫生领域开展精准预防的探索和实践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