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宏杰课题组在手足口病的病原谱和标本诊断价值领域取得进展

更新时间:2018-05-14  |  点击数:7133

供稿  余宏杰

 近期,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课题组在手足口病的病原谱和临床标本病原学诊断价值领域取得进展,研究结果以“Spectrum of Enterovirus Serotypes Causing Uncomplicated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Enteroviral diagnostic yield of different clinical samples”为题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IF 8.216,论文摘要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cid/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cid/ciy341/498293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EV-A71和CV-A16多见。然而少有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不同血清型的病原谱进行全面系统研究。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测的常用临床标本包括咽拭子、粪便和肛拭子等,其病原学诊断价值也需进一步研究。

  为此,余宏杰课题组开展了一项基于医院的手足口病病原学研究,纳入了2836例手足口病住院病例,深入调查了肠道病毒的完整病原谱,研究了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在多个流行季节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估不同类型临床标本的病原学诊断价值。结果表明,85%的病例肠道病毒检测阳性,共鉴定出17种血清型,常见血清型包括CV-A16(29%)、CV-A6(28%)、EV-A71(17%)、CV-A10(4%)和CV-A4(2%)。CV-A6、CV-A10和CV-A4感染病例的年龄(中位数12月龄,IQR 12-24月龄)低于EV-A71和CV-A16 感染病例 (中位数24月龄,IQR 12-36月龄, p<0.05)。除CV-A6外,其余血清型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在4-6月流行强度最强(图1)。

 

图1 手足口病住院病例流行曲线和肠道病毒血清型分布

不同类型临床标本的病原学诊断评估结果显示,粪便的检测阳性率最高(89%),其次是肛拭子(79%)和咽拭子(74%)。如果两种标本组合检测,阳性率有所上升:先检测粪便,如阴性再检测咽拭子,肠道病毒阳性率可达93%;先检测肛拭子,如阴性再检测咽拭子,阳性率可达89%(图2)。

 

图2  不同类型临床标本的肠道病毒检测阳性率

 本研究对轻症手足口病的病原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比较了CV-A6、CV-A16、EV-A71、CV-A10和CV-A4感染病例的年龄分布、流行强度和季节性的差异,研究结果为EV-A71疫苗免疫前后的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比较提供了重要基线。不同类型临床标本诊断价值的研究结果也为肠道病毒病原学诊断的采样策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81525023)、面上项目(81473031)、李嘉诚牛津大学全球卫生科研计划和TOTAL基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