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巧宇、励晓红 图/苌凤水
2018年4月26日下午,由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吕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超特大城市脆弱人群健康管理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开题论证会在复旦大学智库楼106会议厅举行。
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毛宗福教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凌忠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陈家应教授、第二军医大学孙金海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李春成教授、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刘骏副理事长、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处陈昕处长、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教授,文科科研处葛宏波副处长、肖卫民主任,以及子课题负责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刚教授、励晓红副教授、孙梅副教授等,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开题论证会。
开题论证会会场
与会专家合影
吕军教授就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与问题、研究内容与框架、子课题与总思路、研究理论与方法、核心问题与创新等作了详细介绍,并就项目研究进展作了阐述。吕军教授认为,健康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关键时期,转型期城市问题对人群健康造成挑战,脆弱人群的健康问题尤其需引起重视。鉴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突出解决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故本研究重点关注这四类人群,并对四类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主要健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吕军教授指出,健康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具有综合性、长期性、连续性的要求,在实践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健康管理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支持体系,要实现促进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现有社会支持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存在无法适应“大战略”和“大转型”的时代要求,需要从如何重构体系的角度进行“大改革”的创新研究。并基于社会质量理论和整体性治理和的理论视角,完善我国脆弱人群健康管理及构建支撑健康管理目标实现的社会支持体系。本项目最终目标旨在明确超特大城市脆弱人群健康管理社会支持体系的实现路径及发展战略,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理论及方法学支撑,为促进健康公平可及,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提供关键信息,为实现“美好生活,美好社会”提供智力支持,也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的智慧、行动和贡献。
吕军教授
与会专家针对如何按时并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文科科研处顾东辉处长,同时也是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对吕军教授领衔的社科重大项目抒发己见。他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宣扬“尊重强者、同情弱者”的传统文化,上海市前书记韩正也曾提及“上海市要做有温度的城市”,有温度,更要有温暖,所谓温暖,即体现在对弱者的关怀与支持,弱势人群也是社会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人群。健康作为基本人权,对弱势群体尤为重要,而该课题是保障脆弱人群健康的托底工程。中国的很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都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先行研究,该课题选择在超特大城市进行研究,将对其他城市开展后继研究提供方向与指导,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时,顾东辉处长提出,“超特大城市脆弱人群健康管理社会支持体系研究”总课题与五个子课题布局合理,逻辑连贯,结构严谨,可为日后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顾东辉处长表示,在未来的研究中,文科处将予以全力支持。
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副院长对本次参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他也希望各位专家在课题开展全过程中都能够给予真知灼见。他还表示,吕军教授领衔的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近年来为公共卫生学院的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超特大城市脆弱人群健康管理社会支持体系研究”是公共卫生学院有史以来第三次申请到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阚院长也表示,公共卫生学院将为课题研究提供坚实后盾,给予全方面支持。
李春成教授提出,研究对象和问题的界定,每一部分都需要系统论的认知,结构化的思维,整体化的思考,避免研究碎片化。同时,效果评估要体现“结果导向和体验导向”,以期解决健康问题、改善人群健康行为。
陈家应教授就如何在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反映各类人群的不同健康需求与社会支持需求,体现共性与个性需求特征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针对不同规模的超特大城市,还需总结不同规模城市脆弱人群健康管理与社会支持特征。
孙金海教授结合自己在健康管理领域的长期研究实践,提出研究需要界定好基础概念——健康管理的内涵,并厘清与其他学科的逻辑关系。研究最终需要对城市的总体人群进行综合评估,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再跨出一步,使研究成果发挥更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对此,刘骏理事长也提出,要注重研究成果如何转化成应用,为政府层面提供具体实施路径。
葛宏波副处长提出,在研究初始,就需要有一个总体规划,确保课题有效、高质完成,尤其要注意,研究产出应该是包括多个方面的,除了文章发表、专著出版外,还包括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的培养、国家级别以及基层级别的咨询报告、国内外学术报告等,可以进行定期总结。此外,要注重研究过程管理,建议选定科研秘书,课题例会(如半月、每月一次)要有会议纪要,整理研究文档,定期整理研究成果等。
肖卫民主任认为,吕军教授领衔的课题格局宏观,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经费和时间均有限,需进一步明确研究边界,开题论证会后可以根据专家建议细化研究内容与进度安排。在有限的经费与时间下,研究内容不宜过多,要有重点,多出阶段性结果,为国家提供决策支持。在高质、高效完成课题基础上,将来还可申请滚动资金,以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毛宗福教授提出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将“互联网+”、区块链等新理念引入研究,发挥多学科与多部门的合作优势。同时,他就如何划分社会支持体系提出建设性建议,社会支持体系可以从家庭、个人、社区等维度划分;也可以政府、机构、产业、保障、监管等方面划分,划分维度要明确,以便于政府实际操作与建设。
参会专家
在听取了各位专家的建议后,吕军教授作为项目组的代表给予了回应。围绕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四类脆弱人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充分考虑共性和特殊性,在社会支持体系方面也是在共性基础上体现差异性。此外,将不同规模超特大城市下不同人群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以评估工具作为“体检仪”,评价超特大城市脆弱人群健康管理及其社会支持体系现状,找出脆弱人群健康管理及其社会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式、策略、路径、体制机制创新。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把握新时代下的城市社会发展大环境,以及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既解决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问题,也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一套中国方案。
最后,吕军教授表示,课题组将认真汲取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创新研究方法,积累丰富资料,加强课题组与诸位专家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扎实开展研究工作,争取提前完成研究任务,及时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