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气候与中风研究取得进展

更新时间:2013-08-31  |  点击数:3133

近日国际神经病学领域权威期刊《神经病学》(Neurolog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课题组在气候与中风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的相关论文。

(www.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13/08/14/WNL.0b013e3182a4a43c.short)。

据论文第一作者陈仁杰介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健康危害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气候变化可能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大公共卫生挑战。中风则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我国居民中风的死亡和发病率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针对此,课题组在我国不同气候带的8个典型城市,分析了极端气温与居民因中风死亡的关系。结果显示,极端气温(寒潮、热浪)可显著增加我国居民死于中风的风险,且寒潮和热浪影响中风的方式截然不同:热浪效应持续时间短暂,3-4天后其健康危害消失;寒潮效应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5-20天。这为有针对性地预防气候相关的脑血管健康危害提供了依据。

《神经病学》杂志同期刊发的耶鲁大学Michelle Bell教授述评认为,该研究显示温度改变可显著影响中风的死亡风险,这对于中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并为人们理解气候变化的健康危害和增强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