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郑唯韡
2018年7月5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食品典型污染物及潜在风险物质危害识别与毒性作用模式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该项目由复旦大学牵头,联合中山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项目负责人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屈卫东教授。
会议由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医学科研处处长、医学规划与科研办公室副主任金伟教授主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兼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医学规划与科研办公室主任孙逊教授,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工业生物技术处耿红冉副研究员,以及项目主要参加人员30余人出席会议。
孙逊副院长首先代表学校对科技部、重点专项项目组专家对本项目的支持表示感谢,期望项目能够在理论创新、成果转化、团队建设和对接国际等方面有所突破,并就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要求。
耿红冉副研究员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的整体情况、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的组织监管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项目的总体思路和组织实施给予了肯定,希望项目能取得预期成果。
项目首席科学家屈卫东教授从项目总体研究内容、项目目标、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层面作了细致汇报,并就今年工作的重点和围绕关键问题关键技术等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讨论。各课题负责人逐一汇报承担工作的重点、目标和需要协同解决的问题。
据悉,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共立项20项。复旦大学所牵头承担的“食品典型污染物及潜在风险物质危害识别与毒性作模式研究”重点专项,是基于21世纪毒理学新理念和新方法,从分子、细胞、动物和人群等多个层面,围绕食品典型污染物及潜在风险物质开展攻关研究,预期将在阐明相关毒性作用机制,确定可用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毒性检测的关键毒性通路和生物标志物,研发健康指导值或建议,制定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和形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送审稿等方面有所突破。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
陈仁杰课题组开展全国性研究揭示环境高温可损害睡眠健康
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
会议报道丨中国人群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学术研讨会暨启动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
邹华春课题组在基于HPV检测的宫颈癌筛查模型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