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至20日2025年中国生物统计学术会议在重庆顺利召开。本次年会由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陆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和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制药企业等相关单位中从事生物统计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等1000余人参加。学术年会共包括4个大会特邀报告、15个专题的分会场学术报告以及研究生报告专场。
本届大会旨在进一步推动生物统计学理论方法创新以及在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的深度应用,强化并推动学科发展,增进全国范围内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会议内容围绕生物统计学科发展、科学研究、青年人才成长等方面,以大会特邀报告、分会场专题报告及研究生论文报告等形式开展交流。主题涵盖生物统计学理论方法创新以及在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应用的多个方向。
在本届大会中,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教研室师生代表积极参与了各项有关日程,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大会上作4场学术报告并主持了1个分会场报告。博士研究生报告荣获2025生物统计学术会议博士研究生论文报告二等奖,并有一名博士研究生荣获2025年度苏炳华生物统计学奖学金。
主会场上,余勇夫教授进行了题为“基于迁移学习的中介分析方法及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的大会特邀报告,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中介分析方法,针对高维数据,有效提升了小样本人群中中介变量选择与中介效应估计的准确性,为观察性数据的中介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在青年学者“取经”专场中,余勇夫教授还进行了一场题为“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笔记”的报告,结合自身经历,系统分享了其在求学期间以及入职后在项目和人才申请多等方面的探索与思考,展示了一位青年教师在国内高校环境中逐步成长的实践路径与心路历程,为在场青年学者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经验借鉴。
在因果推断方法及应用的分会场上,秦国友教授进行了题为“多中心观察性高维数据中中心间异质的普遍未知混杂的双重纠偏分布式估计”的学术报告,针对传统方法在处理多中心异质性和未知混杂变量方面的局限,创新性提出结合谱变换与KKT条件反转的双重纠偏方法,并将其推广至分布式框架下,显著提升了变量选择的准确性和估计的稳健性。该方法有效解决了高维数据中因未知混杂和中心间异质性所带来的偏倚问题,为多中心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因果效应估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除作学术报告外,秦国友教授还担任“纵向数据的统计分析”专题分会场的主持人。
在研究生报告专场中,博士生研究生刘亚航进行了题为“Quantile Adaptive LASSO: Variable Selection for Quantile Treatment Effect Estimation”的学术报告,指出在分位数处理效应(QTE)估计中,以往研究未考虑倾向得分(PS)模型中的变量选择问题,本研究通过提出分位数自适应LASSO方法,利用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构建协变量的惩罚权重,实现了不同QTE估计时PS模型中协变量的选择,为获得无偏且有效的QTE估计提供了新方法。经评审专家现场打分,博士研究生刘亚航荣获2025生物统计学术会议研究生论文报告二等奖。
在本次大会上,我院博士研究生黄晨和陈志元荣获2025年度苏炳华生物统计学奖学金。
本次学术年会为教研室师生提供了深入了解生物统计学最新进展与前沿研究成果的宝贵机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与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交流合作的平台。与此同时,教研室师生代表也在年会上分享了教研室的最新研究成果,吸引了众多专家的关注并获得了一致认可。未来,复旦大学生物统计学教研室将继续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聚焦核心问题,推动学科创新,不断为生物统计学的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