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暨第59届科研报告会(公共卫生学院分会场)圆满举行

更新日期:2025/05/28 | 点击数:202

5月22日,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暨第59届科研报告会(公共卫生学院分会场)在8号楼109报告厅顺利举行。会议由阚海东副院长主持,王微、赵迎亚、陈浩、周庆誉作为公共卫生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分别作报告。

阚海东副院长主持会议

流行病学教研室青年研究员王微首先作了《传染病建模与系统免疫学》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基于人群纵向队列的麻疹母传/疫苗诱导免疫应答机制研究进展,展示了如何通过数学机制建模重建个体自出生起的麻疹抗体动态变化轨迹、还原其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免疫应答过程。她还介绍了个体麻疹特异性免疫动态的可预测性,个体自身、母源性和疫苗接种等因素的免疫作用机制以及我国麻疹常规两剂次接种策略的有效性。

王微作报告

职业卫生与毒理学教研室青年副研究员赵迎亚围绕《Time-vary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ic oxidative damage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分享了其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基于中国上海两大前瞻性队列(SWHS和SMHS)及美国南方社区队列(SCCS),首次在人群中系统评估了系统性氧化损伤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时间变异性关联。该研究不仅为深入理解氧化还原状态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复杂机制提供了关键证据,也为精准防癌策略的制定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

赵迎亚作报告

预防医学与健康教育教研室青年副研究员陈浩以《屏幕暴露与儿童神经发育机制:基于亲子队列的多模态研究》为题作报告。该研究依托上海市孕前亲子队列,利用屏幕暴露智能监测技术,实现屏幕时间及内容的连续、精准监测。基于前期发现快节奏屏幕内容暴露时长与幼儿神经发育负相关的流行病学证据,进一步通过屏幕暴露内容的认知测验,建立幼鼠动态刺激模型,探索屏幕内容对神经发育的影响方式,推动儿童屏幕健康管理从“时间管控”向“内容干预”的转型。

陈浩作报告

最后,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教研室青年副研究员周庆誉作《长三角区域公共卫生体系的均衡程度研究》主题报告。他介绍了所在课题组前期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理论和方法学体系的研究基础;重点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政策要求,从体系建设水平、内外部协调性和空间分布特征等3方面介绍了对区域城市体系建设均衡程度的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成果。

科研报告会现场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围绕公共卫生前沿理论、科研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创新路径等展开热烈探讨。青年教师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逐一回应。

本次科研报告会不仅是公共卫生学院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建校1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师生搭建了交流互鉴的优质平台,激发了青年科研人才的创新活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耕公共卫生领域,以高质量科研助力学科发展,为守护人民健康、推动公共卫生事业进步贡献复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