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姜宜萱)
2025年4月22日,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办,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协办,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承办的“院士专家进校园”暨第五期上海市“双名工程”研修活动在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成功举办。会议由普陀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副主任张杰主持。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阚海东教授与青年教师牛越研究员受邀出席,围绕公共卫生、环境健康与科学科普等主题作大会报告。第五期上海市“双名工程”普陀区“种子计划”全体成员、区见习教师学员代表、各区“双名工程”教师代表、市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发展服务部相关负责老师、区教育学院相关负责老师等近300余人参会。
阚海东教授在题为《影响世界的公共卫生》的专题报告中,从学科内涵、健康决定因素及全球健康挑战等多个维度,系统阐释了公共卫生的科学价值与社会意义。通过对比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学科特点,阐释了公共卫生的科学内涵,系统解析了健康的多维决定因素,强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群体健康的重要性,并梳理了中国卫生健康方针的历史演变。报告还聚焦传染病流行与气候变暖两大核心议题,强调传染病对人类社会发展乃至世界格局演变的深远影响,揭示全球变暖背景下群体健康、国家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安全格局的深刻变化。
牛越研究员在题为《从科研到科普:解读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专题报告中,直面网络时代“假科普”、“伪科学”泛滥的现状,强调以权威科研成果引领科普传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她以环境污染与健康为切入点,分享了团队在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等方面的多项研究进展,提倡中小学老师主动拥抱科学,增强对权威科学信息的鉴别力。最后,呼吁高校与中小学校加强联动,让科研与科普形成“发现-传播-反馈-再发现”的良性闭环,使科学成果突破实验室边界。
作为本次活动的协办单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科学研究反哺基础教育,以科研思维赋能教师成长的路径,实现“研教相长”,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上海市“双名工程”是培养基础教育领军人才的重要平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将持续支持此类活动,通过院士专家进校园、科普实践基地建设等形式,为科学、科普教育贡献复旦力量。
羽你同行,共促健康——首届复旦公卫-徐汇疾控(卫监)羽毛球友谊赛圆满落幕
我院何纳课题组最新研究揭示与HIV感染者死亡风险相关的蛋白标志物
董瑞华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微塑料经呼吸道暴露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恶化有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召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类“101计划”核心实践项目建设推进会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