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

更新日期: | 点击数:663

作为临床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复旦大学临床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社区实习旨在通过深入社区接触社会,了解个体、家庭和社区人群的健康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方法,培养以人为本、具有人文医学素养和医防融合能力的医学人才。2024年底,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湖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签约成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使复旦大学预防社区实习基地增至六家,壮大了实习阵容。

为推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社区实习工作高质量开展,提升新基地带教师资能力,3月6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相关教师前往天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天平街道和湖南街道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带教师资培训会。会议由天平(湖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苏海副院长主持,杨祺主任出席,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郑频频教授、彭伟霞老师围绕社区实习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及实施路径进行系统讲解,30余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教医生及管理人员参与培训。

培训会上,郑频频教授为带教医生梳理了社区医疗服务、预防医学及社区实习的核心价值。针对临床医学学生社区实习的特殊性,郑老师指出,临床医学生在三甲医院实习侧重个体疾病治疗,而预防社区实习旨在引导学生从预防医学、人群健康管理视角看待健康,理解家庭、社区等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培养医防融合能力。本次实习安排学生参与行为干预技能学习、家庭健康管理、健康科普等内容,助力培养优秀医学人才。

彭伟霞老师结合《预防医学社区实习手册》,向带教老师详细介绍了带教内容与职责。针对带教医生关心的 “如何平衡临床工作与教学任务” 问题,彭老师提出“嵌入式带教法”,例如家庭医生入户随访时,安排学生协助病史询问、健康指导,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前,指导学生参与课件制作与现场互动设计。这种参与式学习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培训尾声,傅华教授作总结讲话,感谢社区前期在家庭、社区与人群健康课程中提供的支持。期待公共卫生学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携手,共同做好预防医学社区实习带教工作。

天平(湖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祺主任在总结中表示,对复旦大学授予基地称号深感荣幸,同时也意识到肩负的使命。他鼓励带教老师珍惜机会,教学相长,提升个人能力,圆满完成带教任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全力提供各方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