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决定试点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国自然博士生项目”),支持博士研究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为构建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提供高质量人才储备。2024年12月3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教授的2024级博士生邢家宝申请的“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麻疹病毒全球多尺度传播网络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国自然博士生项目获正式批准资助。
邢家宝2024年进入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余宏杰教授。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及传染病的时空传播,目前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共发表了7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Water Research, mSystems, Journal of Infection等。在导师指导下,邢家宝博士生自2024年8月开始撰写项目标书,依次通过了学院遴选、校内选拔、基金委组织的通讯评审等流程,共收到5份积极的同行评议意见。2024年11月23日,邢家宝前往杭州进行现场答辩,接受近20位专家的评审,项目最终获批。
图为邢家宝同学答辩现场照片
通过提高和维持人群95%以上的麻疹疫苗(MCV)接种率,全球麻疹消除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自2018年以来,全球麻疹疫情呈现“死灰复燃”的态势。麻疹的流行动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接种疫苗者的突破性感染频繁出现,已消除麻疹的国家和WHO区域重新建立了地方传播链等。因此,尽管保持了较高的一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麻疹病毒仍然呈现跨国界传播的态势。然而,目前麻疹病毒基因组数据利用不足,不同时期的全球传播模式尚未阐明,跨区域传播的核心驱动因素也不明确。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本项目拟基于流行病学数据和麻疹基因组数据,构建多尺度、多维度的统计模型,定量测算全球麻疹基因组监测的时空异质性及序列可及性,评估不同基因片段对系统动力学分析的影响。随后,在考虑上述异质性的情况下,通过整合疫苗接种率、人群流动、流行病学和基因组学等多源数据,构建贝叶斯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麻疹在长时间尺度下的跨区域传播网络。最后,应用数学模型定量刻画麻疹跨区域传播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将为全球加速麻疹消除进程和重点区域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优化区域性麻疹消除策略和疫情防控的跨区域联动提供科学支撑。
邢家宝博士生所在的团队为余宏杰教授领衔的“新发传染病和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研究团队。余宏杰教授担任公卫学院教授,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主任。获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等。目前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7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并列)发表论文183篇,包括 Science 3篇、Lancet 5篇、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篇、BMJ 3篇、Nature Medicine 1篇、Nature Genetics 1篇、Nature Microbiology 1篇、Nature Human Behaviour 1篇、Cell Research 1篇、PNAS 1篇、PLoS Medicine 4篇、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7篇、Lancet Microbe 2篇、Lancet Global Health 1篇、Lancet Public Health 1篇等。Google Scholar 总引用46,089次,h-index 84。入选科睿唯安2020、2022、2023和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