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学箕职业卫生和人群健康论坛”:直面新挑战,把握新机遇

更新日期: | 点击数:217

作为2024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周的活动之一,第二届“学箕职业卫生和人群健康论坛”于2024年11月29日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办单位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协办单位包括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学专业委员会。论坛以“职业健康:新挑战与新机遇”为主题,聚焦多学科融合与职业卫生发展的新方向,共同探讨职业卫生和人群健康的相关议题。

“学箕职业卫生和人群健康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两届,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卫生与毒理学教研室的创立主任顾学箕(1911-2007年)教授的名字冠名。顾学箕教授是我国预防医学家和劳动卫生学家。他在50年代起从事女工劳动卫生、尘肺防治、工业毒物和农药中毒防治及高温劳动生理等研究。“有机磷农药中毒防治”曾获1978年国家科技大全奖。顾学箕教授在医学教育中,重视实际,勇于实践,倡导以“服务-教学-科研”模式建立卫生教学基地,获1989年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卫生与毒理学教研室主任卢国栋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英耀教授在开幕致辞中,代表学院热烈欢迎各位嘉宾、专家和教授的到来,并表达了诚挚的感谢。陈教授指出,职业卫生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产业结构的变迁,传统行业的转型和新职业、新工作环境的不断涌现,职业医学的内涵和外延正经历重要变革。如何有效地将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服务与外延至生活环境的职业健康促进相结合,是职业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职业卫生政策的不断完善、公众健康理念的提升,以及系统医学等新兴学科、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职业医学和职业健康管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职业卫生与毒理学教研室主任卢国栋教授主持开幕式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英耀教授代表学院开幕致辞

 

特邀嘉宾和公共卫生学院参会老师的合影

山西医科大学资深教授、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特贴专家牛侨教授讲述了地壳中最丰富的金属元素铝的神经毒性,演示了如何通过人群-实验室-人群的研究范式探索铝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毒作用机制。华中科技大学的郭欢教授分享了在衰老研究中构建各种生物学年龄指标模型的经验,并通过重金属与生物性衰老关联研究的案例,展示了生物学年龄在职业和环境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北京大学的贾光教授以多学科融合的铬酸盐健康防治研究为切入点,展望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在职业卫生研究中所创造的新发展方向。北京大学的肖武生研究员则聚焦于在常氧条件下HIF-1α的激活对肺动脉高压的致病机制,详细讲解了肺动脉内皮细胞分泌的支链α-酮酸如何在有氧条件下激活HIF-1α信号通路的具体分子机制。

牛侨教授作《铝的神经毒性与认知功能损害》报告

郭欢教授作《金属暴露与生物学衰老》报告

贾光教授作《多学科融合促进职业卫生研究》报告

北京大学肖武生副研究员作《Branched-chain a -ketoacidsaerobically activate HlF1 a signallingin vascular cells》报告

 

在场听众认真学习专家报告

论坛留出了充足的问答互动环节,由卢国栋教授和常秀丽副教授共同主持。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提问交流,气氛热烈且充满学术活力。专家们以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创新独特的科学视角以及深入的问答互动,令参与论坛的老师和同学们受益匪浅。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职业卫生领域的学术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更为新时代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跨学科的深入融合和前沿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健康的未来将迎来更多创新机遇与挑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推动职业卫生事业迈向更高水平,为实现2030年健康目标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供稿:冯龙飞

审稿:卢国栋、常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