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10月29日,公共卫生学院组织2024级预防医学和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将课堂搬进了上海鲁迅纪念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强国之路”思政大课现场教学活动。本次活动由学院学工组长尚珂老师带队。
上海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5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人物类纪念馆,既承载着展示鲁迅生平成就的使命,也是感受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场所。典雅的江南民居风格建筑掩映在苍翠绿意中,1250平方米的展厅浓缩了鲁迅先生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奋斗一生的壮丽篇章。他以笔为枪,批判封建陋习,捍卫民族尊严,展现出炽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担当。
师生们在展馆中穿越历史,与鲁迅先生的精神“对话”,深刻感受到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这一沉浸式教学,让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共鸣。
在纪念馆的树人堂,师生们有幸聆听了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馆员、研究室主任乔丽华老师的专题讲座——《细品鲁迅收藏的那些笺纸》。乔老师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故事讲起,生动讲述了他对笺纸艺术的关注和研究。在民国文风逐渐衰落的时代,鲁迅通过搜集和编印珍贵笺纸文物,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展现出他对民族文化的深厚热爱。
讲座中,乔老师还结合历史背景详细介绍了笺纸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特别是《北平笺谱》的编印过程以及鲁迅与郑振铎间的深厚友谊。这些背后的故事不仅丰富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让大家理解到鲁迅精神与当代“文化自信”理念的高度契合。
预防医学1班的林芷平同学感慨道:“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巨匠,更是一位文化守护者。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为我们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
在讲座之后,同学们参观了“人之子-鲁迅生平陈列”主题展厅,通过书信、影像、手稿等珍贵展品,完整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展厅内的多媒体互动设计让同学们置身文学与历史交融的场景,沉浸式感悟鲁迅先生的拳拳爱国心和殷殷期盼情。
随后,同学们还参观了“不独为清玩——鲁迅与传统笺纸”专题展览,通过解说员的专业引导,了解了笺纸的历史渊源及艺术魅力,并参与了笺纸拓印体验。在动手操作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的精妙,也与鲁迅先生跨越时空“握手”。一幅幅自己制作的拓印作品成为学生们此次活动的独特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上海鲁迅纪念馆承载着对民族精神的守护与传承,是“大思政课”的生动实践场所。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更在精神层面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
活动最后,师生们在上海鲁迅纪念馆门前合影留念,学院旗帜映衬着白墙黛瓦,同学们笑容灿烂,青春朝气仿佛回应着鲁迅先生对未来的期许。
本次活动圆满结束,但带给同学们的感悟和思考却久久回荡。“步入展厅深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水》等一篇篇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的原稿跃然眼前,这份近距离的触碰,带来的是难以言喻的心灵震撼。”2024级公共事业管理班级的马煜翔同学在此次参观学习时感慨万分。他认为,鲁迅先生的文字不仅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他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对当代青年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经过这场深刻的学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会深深镌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公卫人们努力前行的精神模板。”预防医学1班游智博同学深有感悟,并且今后将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将鲁迅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力争在实际行动中体现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未来同学们将以此次现场教学课程为契机,进一步弘扬鲁迅精神,用行动践行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担当,在学习与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文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