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汪娜,张志杰)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志杰教授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处常昭瑞研究员团队联合开展了一项全面系统量化EV71疫苗预防EV-A71相关手足口病在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的研究,估算了归因于EV71疫苗接种所减少的EV-A71相关手足口病病例数。研究成果以“Effectiveness of the enterovirus A71 vaccine o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 real-world study in China”为题,发表于《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传染病,发病率居我国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疾病负担严重。A组肠道病毒71(EV-A71)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肠道病毒血清型,除了引起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外,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为预防EV-A71感染相关疾病,EV71疫苗于2015年12月在中国上市,在6月龄-5岁儿童中推广接种,尽管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EV-A71手足口病,但真实世界中EV71疫苗接种的有效性证据有限,现有的真实世界研究往往局限于较小的区域范围,各地区有效性研究的结果尚不一致,EV71疫苗接种在我国EV-A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如何尚不明确,需要全国范围的研究证据。基于此,本研究基于我国260个城市的5岁以下EV-A71手足口病病例,全面量化了EV71疫苗对我国EV-A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实际有效性,量化了归因于EV71疫苗接种减少的病例数。
研究发现,在2017-2018年期间,EV71疫苗接种与EV-A71相关手足口病发病降低有关,估计减少EV-A71相关手足口病病例297946例,总体来看减少了17%的EV-A71相关手足口病病例。然而,EV71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因城市而异,具有空间异质性,提示在同一防控目标下,不同地区应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疫苗接种策略,科学精准实施防控。(图1)。
图1 七个生态区每月观察的EV-A71手足口病病例及“反事实”预测的2016-2018年期望病例数(假设未接种EV-A71疫苗)。
基于不同生态区域、疫苗接种覆盖率和人口密度下EV71疫苗接种效果的差异分析,发现EV71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性与疫苗接种率和人口密度有关,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EV71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性降低,而疫苗接种覆盖率与EV71疫苗有效性呈正相关(图2)。但要达到预期的防控效果,疫苗覆盖率并不是理论上的(1-1/R0),而是明显低于理论值,即当疫苗接种覆盖率超过约20%时,发病率迅速下降到约70%的水平,并保持稳定,推测与自然感染等起到的免疫屏障作用有关。
图2 归因于EV-71疫苗接种的RR值与疫苗接种率的关系
该研究一方面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回答了EV71疫苗预防EV-A71相关手足口病的有效性问题,并量化了发挥预防效果需达到的接种率,为各地制定和优化当地疫苗接种策略,实施精准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从疫苗研发和使用的成本效益出发,提出了一种结合疫苗研发与经济学价值的综合评价思路,避免在实现特定防控目标时对疫苗接种需求量产生的过高估计,实现疫苗研发前的精准决策。此外,研究在评估疫苗有效性时,将人口学和环境等因素对疾病传播的影响纳入分析,准确估算疫苗接种在真实世界的有效性,为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了更准确的支持依据,不仅有助于优化疫苗接种资源的配置,还可提升疫苗策略的整体有效性,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刘元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处宋杨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志杰教授(通讯作者)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处常昭瑞研究员作为资深作者共同指导了本文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