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高亚)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慢病中心)周脉耕研究员团队联合开展了一项全国性研究,探讨了短期昼夜高温暴露对我国居民痴呆相关死亡的影响。研究结果以“Heat and dementia-related mortality in China”为题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和日常功能退化为特征的疾病,近年来其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给社会和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负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高温天气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增加。尽管已有研究表明日均高温与痴呆相关结局存在关联,但目前尚未知昼间、夜间高温与痴呆相关死亡的差异性影响。
本研究采用个体水平的病例交叉设计,分析了2013年至2019年间我国大陆地区所有痴呆相关死亡的个案数据。研究采用了两项新的高温指标:热夜强度(Hot Night Excess, HNE)和热日强度(Hot Day Excess, HDE),分别代表夜间和日间的热强度。通过条件逻辑回归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定量评估了夜间和日间高温暴露与痴呆相关死亡之间的关联及其负担。
本研究一共纳入我国大陆2013-2019年暖季(5-9月)132,573例根本死因为痴呆的病例。其中,81.6%的死者年龄在75岁或以上,平均年龄为82.5岁,55.1%为女性。南方地区的平均阈值较高,北方地区的平均热强度较高。当阈值定义为95%百分位数时,热夜阈值的中位数为24.5°C,热夜强度(HNE)为3.7°C,热日阈值为33.3°C,热日强度(HDE)为0.6°C。
如图1所示,HNE和HDE与痴呆死亡之间均呈现几乎线性的暴露反应关系,即热强度增加与痴呆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图2揭示了夜间和日间高温对痴呆相关死亡影响的时间滞后模式,夜间高温的风险在当日最高,持续6天后变得不明显;日间高温的风险在当日最高,持续10天后变得不明显。
图1 不同阈值定义下热强度与痴呆相关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
图2 不同阈值定义下热夜、热日对痴呆相关死亡影响的时间滞后模式
在不同阈值下,极端夜间和日间高温对痴呆相关死亡影响的风险值和疾病负担有所差异。与极端HNE相比,极端HDE的相对风险更高;当阈值定义更加严格时,夜间高温相关负担更大。在95%分位数的阈值定义下,极端HNE相关死亡风险为1.46(95%CI,1.30-1.63),归因分数为2.46%(95%eCI,2.42%-2.48%);极端HDE相关死亡风险为1.62(95%CI,1.43-1.83),归因分数为2.26%(95%eCI,2.23%-2.28%)。在极端高温情况下,夜间高温导致的痴呆相关死亡分数更高。
表1 不同阈值定义下极端 HNE 和 HDE相关风险与负担
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人群对高温相关痴呆死亡风险的敏感性也表现出差异。女性、75岁以上老年人及低学历人群对高温更为敏感,南方地区居民对夜间高温更为敏感,北方地区居民对日间高温更为敏感。
本研究结果突显了昼夜不同时间段高温对痴呆相关死亡风险的差异性影响,强调了根据昼夜温度变化实施差异化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必要性。这些发现为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在应对极端高温事件时提供了科学依据,尤其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保护脆弱老年群体的健康尤为重要。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1级直博生高亚和中疾控慢病中心林琳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和中疾控慢病中心周脉耕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由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2023SHZDZX02)、上海B&R联合实验室项目(22230750300)、上海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1230780200)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1TQ015)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820554
文章引用: Gao Y, Lin L, Yin P, Kan H, Chen R, Zhou M. Heat Exposure and Dementia-Related Mortality in China. JAMA Netw Open. 2024;7(6):e241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