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公卫人员的全球卫生能力培训》研讨会成功举办

更新日期: | 点击数:392

供稿:李家璇

封面图

新冠疫情下,全球卫生和全球治理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一直是全球卫生的重要参与者,为全球人类的健康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探讨如何培训和提升在职公卫人员的全球卫生实践能力,培养一批顶尖的全球健康领域应用型人才,在中华预防医学会全球卫生分会、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支持下, 2024年4月27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上海市青松城大酒店组织举办了《中国在职公卫人员的全球卫生能力培训》研讨会。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葭燕教授主持。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有中华预防医学会全球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周晓农教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交流与培训处袁东处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何更生教授。十余名来自国际组织、国内高校、疾控体系的专家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何更生教授、周晓农教授、袁东处长依次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何更生教授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并介绍了我院全球健康学科的发展沿革、学位设置、课程安排及相关社会实践开展情况。何更生教授指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全球视野”的人才为己任,积极致力于凝集专家智慧,进一步推动全球卫生人才的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周晓农教授充分肯定了召开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他从实践角度出发,指出我国当前仍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全球健康领域急性传染病专家短缺问题,并强调了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袁东处长从实际工作出发,指出当前公共卫生援外人员的主体意识仍需进一步提升,对标国家疾控局设定的8种能力标准,公卫专业人员的全球卫生视野仍有待拓展。因此,建立专家共识、开设培训课程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领导致辞

随后,黄葭燕教授课题组分别从学科发展历史沿革、开课院校、学制、培养方案及课程规划、毕业去向等方面,对欧洲重点国家及欧洲联盟组织、美国及中国的全球健康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也对欧美高校全球健康学科的建设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中国高校围绕此领域学科建设过程中,在培养项目设置、跨学科交流及海外实践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下午,与会专家围绕国内外高校在全球卫生课程建设方面进行经验交流。全球基金赵金扣博士结合自身带教经验,进一步介绍了牛津大学、日内瓦大学全球健康学科的建设特点,并就全球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发表了相关看法。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钱序教授以其团队在埃塞俄比亚开展的相关项目为例,介绍了针对全球卫生实践人员开展培训的课程设置。昆明医科大学方菁教授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为推动全球健康学科建设提出建议。随后,武汉大学蔡毅副教授介绍了武汉大学全球健康慕课的开设情况,以及由其主导的国际胜任力短期培训班的课程安排等。中山大学郝春副教授则从学科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了为本学科设置独立专业代码的重要性。

与会专家进行讨论

同时,与会专家就现阶段中国全球卫生实践人员的能力需求展开了深入交流。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曹俊指出,加强在职公卫人员的能力培养,重点在于弥补原先的薄弱环节,如语言、项目管理和评估、环境适应能力等,并强调了实践与学习并重的重要性。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长生副研究员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在医疗援外方面的实践经历,介绍了从事海外实践的全球卫生人员能力提升的方向。

全体与会专家就全球卫生博士课程设置和全球卫生短期培训班课程设置展开讨论,并初步达成共识。

与会专家进行讨论

会议最后,周晓农教授代表全球卫生分会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再次强调了召开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会持续组织研讨,推动会议成果落地实践,为培养更出色的全球卫生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凝集专家智慧,为全球卫生治理与实践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