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发育,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生命早期营养的影响是否存在跨代效应尚不清楚。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探讨了宫内和儿童期暴露于饥荒与成年期及后代身高的关联,揭示了生命早期营养不良的代际效应。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影响因子:7.1,中科院一区)。
该研究以家庭为单位,纳入5,401名1955-1966年出生的CHNS调查对象(F1代)及3,930名具有血缘关系的子女(F2)。根据F1代的出生日期,将其划分为饥荒暴露组(1955-62年)与未暴露组(1963-66年),并进一步将暴露组分为胎儿期(1959-62年)和儿童期暴露组(1955-58年);F2代则根据父母暴露情况分为 “父母均未暴露”、“父亲儿童期暴露-母亲未暴露”、“父母均在胎儿期暴露”等8个亚组。分别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截距多项式函数和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饥荒暴露与F1代成年期、F2代儿童期和成年期身高的关联。
结果显示,胎儿期或儿童期暴露于饥荒的F1代分别比未暴露者矮0.41厘米(95%CI: 0.03,0.80)和1.12厘米(0.75,1.48);与父母均未暴露的F2代相比,父亲或母亲暴露的F2代身高较矮,其中父亲暴露于饥荒者在儿童期平均矮1.07厘米(95%:0.28,1.86),成年期矮1.25厘米(95%CI:0.07,2.43),而父母均暴露于饥荒的F2代在儿童期身高矮1.29厘米(95%CI:0.68,1.89)。结果表明,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与身高的关联存在代际传递;生命早期营养状况不仅可能影响成年期的健康状况,而且与后代健康状况存在关联。改善孕妇和儿童的营养状况具有重大公共卫生学意义。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姚伟元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徐望红教授为通讯作者。我院余勇夫教授以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Leah Li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作者。该研究团队还探讨了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与腰围、BMI、超重及中心性肥胖等表型的关联,发现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对代谢相关表型的远期影响及代际效应,相关研究成果已陆续发表在Obesity,Clin Nutr等期刊上。该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3221)资助下完成。课题组将进一步研究探索生命早期营养代际效应的潜在生物学机制。
(供稿人:姚伟元)
比尔及美琳达·盖茨基金会高级政策顾问与高级项目官员汪宏教授到访复旦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科交流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浦东健康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阚海东课题组开展多国研究揭示洪水事件对婴儿的死亡风险和疾病负担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人保班学术沙龙(第五期)顺利举办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师生参加第55届世界肺部健康大会,聚焦结核病防治新进展
卢国栋教授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揭示ACSL4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新角色
人工智能赋能卫生技术评估 医疗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AI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基金捐赠签约仪式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