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烟碱类杀虫剂暴露是儿童肥胖的潜在危险因素

更新日期: | 点击数:2559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和兴课题组与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唐传喜主任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陈跃教授等合作,调查我国上海市学龄儿童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暴露情况及与儿童肥胖的关系,发现儿童广泛暴露于新烟碱类杀虫剂,而且对儿童肥胖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该研究成果以“Urinary neonicotinoids and metabolites are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risk in Chinese school children”为题在期刊《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发表(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23.108366)。

儿童肥胖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可对儿童健康产生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系统性影响,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寻找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是控制儿童肥胖的重要研究内容。新烟碱类杀虫剂是目前全球使用量最大的一类杀虫剂,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型污染物。人类主要可通过食物和饮水长期暴露于该类杀虫剂。当前细胞和动物研究已提示新烟碱类杀虫剂可通过干扰神经功能和雌激素内分泌等多种途径,影响机体能量代谢,是一种潜在的致肥胖物质。然而,目前相关研究有限。

儿童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更易受到新烟碱类杀虫剂危害效应的影响。为此,基于在上海建立的儿童健康动态队列,我们以442名上海市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检测尿液中8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4种代谢产物,分析了新烟碱类杀虫剂暴露与儿童肥胖的关系。

学龄儿童尿液中共检出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3种代谢物,检出率范围为1.4%~57.0%,总检出率为80.3%,总中位浓度为2.66ng/mL。N-去甲基啶虫脒、噻虫胺和噻虫嗪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7.0%、53.6%和35.7%。N-去甲基啶虫脒检出浓度高于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代谢物,其中位浓度为1.06ng/mL。年龄、性别、家庭类型、父亲体重、周末屏幕时间与儿童尿液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代谢物检出率相关。男孩、年龄越大、父亲或母亲超重/肥胖、周末屏幕时间越长、畜禽肉摄入频率越高、主食摄入频率越低、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频率越低的儿童一般性超重/肥胖患病率、中心性肥胖患病率、BMI z-score或WC z-score越高。

尿液中噻虫胺及其代谢物检测阳性的儿童BMI z-score较高(回归系数(β): 0.08, 95%可信区间(95% CI): 0.01, 0.14)。与未检出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儿童相比,尿液中啶虫脒及其代谢物浓度处于较高水平的儿童BMI z-score较低(β: -0.19, 95%CI: -0.30,-0.08),而且随着浓度升高BMI z-score呈现下降趋势;尿液中吡虫啉、烯啶虫胺、呋虫胺浓度之和处于中等水平的儿童BMI z-score(β: 0.25, 95%CI: 0.03, 0.46)和WC z-score(β: 0.24, 95%CI: 0.14, 0.33)较高;中心性肥胖的儿童尿液中吡虫啉、烯啶虫胺、呋虫胺之和(比值比 (OR): 2.16, 95% CI: 1.28, 3.63)及全部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代谢物之和(OR: 1.55, 95%CI: 1.04, 2.33)检出率较高(图)。

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部分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代谢物与一般性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关系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陈跃教授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姜庆五教授参与了研究的设计与资料的分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杨紫宸、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王园平和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唐传喜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和兴教授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陈跃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3638和82273703)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