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2023阳光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以“人民健康与中国式现代化:多学科融合的探索”为主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并设立“多学科视角下的脆弱人群健康政策与管理”分论坛,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需求、关键命题和发展路径,促进政、产、学、研、用等各届的深度交流,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聚力以期促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增进人群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发展卫生健康政策与管理领域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支撑。论坛期间,还举办了青年学者工作坊,来自多所高校的优秀青年学者分享了卫生政策与管理领域基金申请的经验,围绕青年学者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交流;召开了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科发展咨询会议,就学科焦点与研究范式进行了研讨。
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中国残联复旦大学无障碍环境研究基地、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残疾人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同时,论坛也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周系列的首场大型学术活动,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130余人参会。
图1 “2023阳光论坛”主论坛现场合影
上午举行的主论坛邀请了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亮教授、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林枫教授、安徽爱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讯飞康复业务子公司)苏莹总经理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徐崇勇主任作主旨报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英耀教授出席并致辞。主论坛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吕军教授和孙梅教授共同主持。
图2 吕军教授致欢迎辞
开幕式上,吕军教授首先致欢迎辞,她感谢与会人员莅临“2023阳光论坛”。吕军教授指出,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策略之一。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与实践领域的探索,阳光论坛秉持以全人群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全社会治理的宗旨,以促进人群健康为使命,致力于打造一个人群健康政策与管理的跨领域、多学科交流互动平台。吕军教授表示,该论坛旨在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相应的拓展和治理的支持,为青年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图3 陈英耀教授致辞
陈英耀教授代表学院欢迎与会嘉宾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他表示,“阳光论坛”作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和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的系列品牌活动,在促进人群健康、推动我国健康相关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陈英耀教授指出,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征程中,健康治理和服务体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2023 阳光论坛”将今年的主题定为“人民健康与中国式现代化”,必将更好促进理论、实践的创新融合与转化,更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陈英耀教授强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入选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项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这必将给学院和教研室、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希望各方关注和支持学院、教研室和中心的发展,共同为学科发展和卫生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图4 张亮教授作主旨报告
随后,张亮教授作了题为《构建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知识体系若干问题》的报告,讨论了构建中国的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科知识体系的若干问题。他强调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重要性。张亮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和思考指出,卫生体系包括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而卫生政策与管理学是对应卫生体系的学科,应当在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和学术导向。他表示,中国特色的卫生政策和管理学语境及话语,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
图5 林枫教授作主旨报告
林枫教授以《全民健康与中国式现代化:筹资、服务、偿付》为题作了报告。他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强调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林枫教授介绍了对医疗保障体系的优化与改善的思考,提出了打包服务、政策统一、住院报销比例调整等优化措施,以此提高医疗保障体系的效率和公平性。此外,他还探讨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信息化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医保个人账户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中的作用、医疗卫生服务定位、医保与卫生监督的关系等方面议题。
图6 苏莹总经理作主旨报告
苏莹总经理作了题为《大模型时代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以及在人群健康领域的典型应用》的主旨报告。她重点介绍了大模型的基本特点和功能,以及国内外的模型发展进程,并结合自身的工作重点讲解了人工智能在助残领域的若干实践。她向与会嘉宾展示了认知大模型涌现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与进步,同时以具体事例呈现了大模型在教育、办公、工业、医疗等行业的应用。
图7 徐崇勇主任作主旨报告
徐崇勇主任以《当前卫生健康发展新挑战与新任务》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他从新挑战和新任务两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当前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现状。徐崇勇主任指出当前的主要挑战在于医院外延式发展、体系等级不够、体系协同不足、中医药传承创新不足、数智赋能效益有待提升、人才结构有短板等。针对这些问题,他将新任务概括为公共卫生要兼顾能力和效益、医疗服务要整合协同与数字赋能和支撑发展要兼顾创新与品质三个主要方面,并详细介绍了其中的要点。
图8 主论坛圆桌讨论
主旨报告后,主论坛进入圆桌讨论环节。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胡志教授、上海市红十字会张钢研究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少贤教授和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小合教授参与讨论,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马安宁教授主持。5位专家结合主旨报告,就论坛主题重点从“人民健康”“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多学科融合”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深入探讨。专家们指出多学科融合符合政治导向、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规律,也是健康管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当重视卫生健康体系自身特点,从多维度、多变量考虑学科融合。讨论展现了受邀嘉宾对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的深度思考,是一次关于学科发展、体系发展和工作管理的酣畅淋漓的思想交融。
下午举办的分论坛以“多学科视角下的脆弱人群健康政策与管理”为主题,围绕“多学科视角”和“政策与管理”关键词,邀请了不同研究或实践领域的7位专家作主题分享,并就“全生命周期•多学科融合•健康治理”议题开展圆桌讨论。
图9 分论坛现场
参与分享和讨论的专家既包括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专业机构的研究者,也包括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基层治理和相关产业的实务工作者。分论坛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励晓红副教授、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鲁靖和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治疗科主任于小明共同主持。
图10 励晓红副教授、鲁靖院长和于晓明主任主持分论坛
主题分享阶段,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伯阳副教授、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高倩倩副教授、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夏庆华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陆静珏副主任医师、上海展大实业有限公司总裁黄国光、上海得印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孙正宇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郝晓宁研究员先后发言,分别围绕信息连续性对老年慢病患者用药适宜性的影响,安宁疗护的需求评估、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老年人家庭环境跌倒相关因素,脑卒中康复一体化建设,残疾人健康支持环境建设,智能科技在脆弱人群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以及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发展等议题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图11 分论坛主题分享嘉宾
圆桌讨论阶段,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许慧琳主任医师,《残疾人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冯善伟研究员,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解海霞主管心理治疗师和华润国邦(上海)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敏跃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峰,以自身所在领域和研究实践专长,就脆弱人群健康治理面临的问题、学术研究、适宜技术研发、实践落实、产学研结合和支持性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图12 分论坛圆桌讨论
与会嘉宾通过交流,对从研究到切实促进人群健康的路径达成了共识。首先是要突出问题导向,基于多学科视角,发现实践中问题,由实践问题形成研究问题,围绕适宜技术、服务管理和政策方案开展研究。其次是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到研究与实践,分担包括管理问题研究、适宜技术研究开发等职责,协同工作。最后是要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基础上,推动相应政策的出台,确保管理与技术研究成果落地。只有坚持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的理念,才能从技术研制、服务管理和公共政策多方面推动路径实现。
下午同期举办的青年学者工作坊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进行了经验体会的分享,并就“科研小白如何启航”和“青年教师如何进阶”议题进行了交流。工作坊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梅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王静教授共同主持。
图13 孙梅教授和王静教授主持青年学者工作坊
作为领域内青年学者重要的交流机制,工作坊依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的系列学术会议、健康政策与管理青年学者论坛和阳光论坛等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已持续举办8年,为青年学者增进交流、互鉴经验、加强合作提供了极大帮助。
图14 工作坊与会青年学者合影
经验分享环节,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廉平副教授首先以《申请NSFC项目的一些心得体会——基于药物》为题作了经验分享。他表示,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用前沿理论与技术方法客观分析现实问题。杨廉平副教授结合自己的基金项目,重点介绍了申请书的写作要点和心得体会。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陈春副教授则以《基金申请分享——“青椒”的成长旅程》为题,结合工作实践经历、课题研究历程、申请书撰写经验,介绍了自己从一名研究生逐步成长为专业教师、研究者的心路历程。
图15 杨廉平副教授和陈春副教授分享经验体会
主题研讨环节,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张宁、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教授唐尚锋、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孔凡磊、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李殿江、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周思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研究员张天天和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谢慧玲,结合自身经历,就职业发展道路、研究主题选择、基金申请和实施经验、科研训练与积累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他们认为,青年学者应聚焦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紧扣时代脉搏,找准科学问题;重视前期积累、理论联系实际,尊重规律和规则,持续努力,在挑战中把握机遇,找准自身定位以实现卓越发展。
图16 青年学者开展主题研讨
论坛当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还举办了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科发展咨询会议。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马安宁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胡志教授、上海市红十字会张钢研究员、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亮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小合教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少贤教授和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凌忠教授应邀出席,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吕军教授主持。
图17 学科发展咨询会议与会专家合影
针对当前“青年人才引人、育人难”的问题,与会专家提出建立“人才蓄水池”机制,横向打通高等院校与各级各类实践部门间的人才流通渠道,纵向组织高等院校共同做好人才的交流和培养,尤其是可以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在人才引进和留用方面的优势。针对研究生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会专家认为,一是要重视集体培养的作用,将集体培养和导师培养相结合,全面提升研究生能力;二是要引导和支持研究生在实践中夯实基础、提升水平,“以终为始”深入融入学术团队,真正做到“多听、多做、多学,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围绕学科发展的范式议题,与会专家表示,要明确研究领域的科学问题;要以支撑政策制定与实施为遵循,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要持续开展纵向深入研究,围绕特定现场开展长期连续的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
“阳光论坛”始于2015 年,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和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的品牌活动。论坛聚焦“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与全社会治理”,以促进人群健康为使命,致力于打造健康政策与管理领域学术与实践融合的交流互动平台,邀请研究者、管理者、企业家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各界人士共同参与,聚焦战略规划、战术实践、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广泛、多维和深入的交流、分享与合作,为推动我国健康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视点和建言。
党的二十大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应有之义,也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坚持将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运用多学科的视角和理论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康中国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走好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要内容。
在此背景下,本届论坛汇聚了专业领域知名专家、学术精英和青年才俊,促进了相关研究和实践的经验交流与分享,通过交流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进展,进一步促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了卫生健康领域的现实和理论命题。同时,作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周的重要活动,也为促进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了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