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徐雪怡)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蔡婧课题组和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徐振东副教授课题组合作研究在环境噪声暴露评估、环境噪声暴露与孕妇精神健康研究领域取得进展。两项研究结果均发表于环境健康权威杂志《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负担日益增加,噪声污染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突出问题。既往研究表明,长期环境噪声暴露可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机体代谢水平发生改变,进而增加了人体听觉系统、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但是,由于缺乏适用于大样本人群研究的准确高效的噪声暴露评价方法,目前关于噪声健康危害的流行病学研究受到了一定限制。
为解决上述问题,课题组根据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与影响因素在上海构建由144个监测点位组成的加密监测网络(见图1),并将监测网络获得的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环境噪声监测数据与噪声预测变量(如土地利用、建筑面积、人口等)结合,构建了上海市环境噪声的LUR模型。
图1. 144个短期监测站点
本研究构建的LUR模型最终共纳入8个预测变量,包括:城镇用地面积、不同等级(省道、县道、乡道等)道路长度、建筑用地面积、缓冲区内餐饮点位数量、农田面积、监测点位到主干道长度(的倒数值)。模型adj-R2为0.79,十折交叉验证R2为0.75,均方根误差为3.54 dB [A],纳入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在5以下,各点位的库克距离均在1以下。同时,对上述模型结果进行可视化,绘制了上海市环境噪声水平空间分布地图(见图2)。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模型效能和稳定性,可为环境噪声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支撑。
图2. 上海市环境噪声的空间分布地图
左侧为上海市的环境噪声预测地图,右侧为上海市环境噪声水平较高的市中心区域预测图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雪怡硕士研究生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蔡婧副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阚海东教授为该论文的资深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2200037X?via%3Dihub
研究表明噪声长期暴露可增加普通人群焦虑抑郁发生的风险,但目前鲜少有研究关注易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孕妇人群。课题组联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团队使用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心量表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Scale, CES-D) 评估了上海市 2018 名孕妇的产前焦虑和抑郁状况。同时,基于上述噪声LUR模型评估了孕妇环境噪声暴露水平,并探究孕妇环境噪声暴露与其焦虑和抑郁发生风险的关联。
结果表明,该孕妇人群产前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分别为7.5%和8.1%,其噪声平均暴露水平为61 ± 3 dB [A]。与低噪声暴露水平(< 65dB[A])相比,暴露于超过65dB[A]的噪声水平,孕妇发生产前焦虑的风险增加69% (OR = 1.69, 95 % CI, 1.01–2.82),发生产前抑郁的风险增加71% (OR = 1.71, 95 % CI, 1.05–2.80)。本研究提示,较高的噪声暴露水平可能是增加孕妇产前焦虑和抑郁发病风险的危险因素。
图 3. 噪声与产前焦虑和抑郁的暴露反应关系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古力叶尔克•吉格尔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陶伟民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蔡婧副教授、阚海东教授,以及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徐振东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22004007?via%3Dihub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
陈仁杰课题组开展全国性研究揭示环境高温可损害睡眠健康
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
会议报道丨中国人群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学术研讨会暨启动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
邹华春课题组在基于HPV检测的宫颈癌筛查模型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