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郑红颖 唐蕾 王晓茜 夏聪 周庆誉
“阳光助残”是复旦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监督联合党支部与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医务党支部联合共建的重要抓手,也是阳光百合志愿服务队的品牌项目之一。该项目的服务对象包括“残疾儿童”和“脊髓损伤者”两个群体,服务内容为协助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师工作、残障人士关怀、健康宣传等,旨在让志愿者们走进特殊人群、感悟特殊生命,发挥专业价值、共促特殊人群健康。
项目第一阶段按照“党员先行”的原则,在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监督联合党支部内招募志愿者。2020年9月至11月的持续服务得到了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工作人员、脊髓损伤患者及残疾儿童家长的高度评价。
在总结服务经验的基础上,项目选定在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暨第二十二次上海助残周(2021年5月16日-22日)再起航。项目第二阶段按照“党员带动群众”的原则,志愿者招募范围扩大至非党员学生。5月13日和5月20日,共8名志愿者前往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帮助康复治疗师开展残疾儿童和脊髓损伤者康复服务,以切实行动将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效,履行新时期复旦青年学子的社会使命和责任。
关注残疾儿童,助力儿童康复
残疾儿童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协助康复治疗师进行康复工作,包括协助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治疗,协助康复治疗师同家长进行健康宣传,与家长沟通交流提供心理支持。在儿童康复训练室,一个充满了童趣的空间里,儿童秋千,滑滑车,还有各种各样玩具,志愿者们配合康复治疗师以游戏的方式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如帮助行走障碍的孩子学习走路,掌握平衡的能力,帮助孩子们获得均衡且全面的康复训练。
图1志愿者们协助儿童康复训练
志愿者们在了解儿童和家长们的故事后,都表示非常愿意参与这类活动帮助他们。李海燕同学谈到:“活动结束后,我心想如果这些孩子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没有孤独症、没有疾病,那么他们现在应该在幼儿园里,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课学习。我也真诚的希望,我还会有下次、下下次、继续做志愿者的机会,让我们贡献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们。”
“一上午的志愿经历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孩子康复过程的一些片段,也在康复间隙看到了接送的家长。短暂的相处或许没能完全体会到家长们在康复机构以外的场合的不容易,但也能够理解他们在生活中比别人多出的艰辛。”程洁洁同学在活动后分享自己的体会。
重视脊髓损伤,助力“希望之家”
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是伤友从医院到回归社会之间的康复桥梁,为伤友带来康复的希望。此次志愿者服务活动恰逢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开班仪式,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参与了脊髓损伤伤友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与伤友聊天提供心理关怀,并协助康复治疗师进行健康宣教。
图2 “希望之家”开班仪式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活动结束后,赵雨曦同学表示,“正如希望之家的命名,这是一个给人带来希望的地方,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团队中的工作人员多为参与过往届康复训练营的学员,他们希望将这种力量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同伴。患者中不乏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而生活的重创并未将他们压垮,他们努力复健,重拾回归家庭与社会的信心,这份乐观豁达与自立自强深深触动了我。正如罗曼罗兰曾所言,有一种英雄主义即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他们每一位都是属于自己的英雄。”
图3 志愿者活动合影
活动展望
“阳光助残”项目第二阶段志愿者服务活动顺利起航,本着奉献、互助和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用心响应学院及党的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展现了青年学生的时代风貌。对于残疾儿童、脊髓损伤者以及他们的家庭而言,康复是他们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志愿者活动中,通过给予残疾儿童及其家长、脊髓损伤者帮助,能够助力人群健康,也传递了关爱与温暖。对于青年志愿者而言,参与这些有意义的志愿者活动,既体验了特殊人群的康复之旅,也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的阶段,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监督联合党支部“阳光百合志愿服务队”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学科优势,助力人群健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残疾儿童和脊髓损伤者的家庭积极康复,从而重拾信心、回归社会。通过持续性的活动,提供关怀和支持,影响到更多的家庭,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让生活更美好。让青春与理想同行,用青春点亮文明,期待志愿者们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