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金克峙 周 芳
为推动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响应《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共创健康中国,共享职业健康”的号召,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21年4月21日13:00,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毒理教研室党支部举办了科普教育宣讲活动。主讲人金克峙副教授向在座的师生分享了以《办公室颈肩腰背保卫战》为题的脊柱保健知识科普。
金老师首先从进化角度回顾人类脊柱发生的巨大变化,即由原来爬行时的稳定结构变成直立行走后的高度不稳定。此时,脊柱的稳定就需要周围肌肉、韧带和筋膜等组织提供持续的支持。同时,这一变化也与人类当时原始的生活方式——狩猎采集相适应。另一方面,脊柱在发育和成长过程中需要必要的环境刺激——运动来保持直立。
但是自近代以来,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推动下,人类的活动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即由以重体力、多运动的原始活动模式逐步转变为以轻体力和长时间的坐姿为主的现代活动模式。脊柱在失去运动这一必要环境刺激后逐步偏离其最佳的生物力学和生理功能状态,出现所谓“逆进化”现象。另外,通过测试在校大学生和母婴队列的儿童样本的脊柱形态时,金老师所在课题组也发现了在校大学生和儿童脊柱形态的不良变化。脊柱的偏离所带来的健康影响尽管不涉及死亡,但是所表现出来的疼痛和功能受限却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很大。新近的研究也表明长期的疼痛使大脑皮层有实质性的改变,进一步改变与之相关的信念和行为,进而加剧疼痛和功能受限。
与脊柱偏离相关的疾病负担也十分突出。比如腰背痛在全球疾病负担中排名第六位,在中国疾病负担中排名第三位。在上个世纪,颈肩腰部的问题就已经被列入发达国家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现今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的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纳入了肌肉骨骼疾患的预防控制目标以及重点保护人群。这进一步凸显了在当今中国社会倡导脊柱健康,进行生命全程照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其次,宣讲还介绍了脊柱健康相关的预防和控制相关综合策略。这些策略包括:
1)适度使用按摩、拔火罐或者针灸等技术放松过度紧张或者进行代偿的肌肉群;
2)由于脊柱功能失衡受到个人长期日常生活工作习惯的影响,所以保持良好的姿势至关重要,如工作姿态轮换、坐姿尽量保持腰部脊柱的自然曲度、合适的手部操作高度和视频显示高度;
3)通过一定强度的锻炼实现运动模式重建,如赤足行走、单边肢体支持的负重锻炼以及更为复杂的筋膜系统的综合锻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