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
一、基本情况
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成立于1982年,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简称“教研室”)随后成立。
教研室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拥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上海曙光学者1人;国家级学会主任、副主任委员6人次;另拥有4名兼职教授。
2020年9月教研室师生合影
郝模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和公共卫生领域首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和百千万国家级人才荣誉称号获得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历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专家、科技部技术委员会成员等。38年来,潜心研究医疗卫生政策与管理,以解决国家的重大卫生问题为己任,发表各类学术文章700余篇,研究获各类科技成果26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科技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
吕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涉及公共政策与循证卫生决策研究、脆弱人群健康治理研究、卫生技术评估与卫生服务研究等。30年来,以促进人群健康为使命,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等资助的百余项卫生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项目。出版专著3部,以主编、副主编、编委身份编写教材12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过程中注重技术与管理结合、研究者与决策者互补,大多数研究成果被政府部门采纳,这些科研成果也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罗力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系统理论和应用研究,研究方向以健康服务领域的大数据分析为主,致力于卫生政策、规划和绩效管理的循证决策。主持2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政策联盟、卫生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等资助课题30余项。出版著作1部,主编著作1部,合著著作1部,参与撰写著作6部。发表第1作者论文54篇,通讯作者论文43篇。研究成果被卫生部、上海、江苏、山东、湖北、河北、陕西、浙江、福建、贵州等地(部门)应用于政策实践。
二、学科平台
教研室注重学科建设,致力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平台。现有7个研究中心(基地、平台),其中省部级基地2个。具体包括:健康领域重大社会问题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平台、中国残联复旦大学无障碍环境研究基地(省部级)、健康领域重大社会问题治理E-研究院(省部级)、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上海市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康复健康研究院(与潍坊医学院共同创建)。
2013年3月20日,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和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共同为“健康领域重大社会问题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平台”成立揭牌
2015年12月3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贾勇、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袁正宏为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成立揭牌
2019年11月23日,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为中国残联复旦大学无障碍环境研究基地成立揭牌
三、人才培养
教研室共开设13门课程,其中本科生课程7门(必修4门、选修3门)、研究生课程6门,其中2门入选上海市高校精品改革领航课程、3门课程入选复旦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被评为复旦大学课程思政金课。以主编或副主编身份编写出版国家规划教材6部;作为主编和学术委员,组织编写我国卫生管理学科首部《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卫生事业管理学(词条)》。
2019年获复旦大学首批“钟扬式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先后获得上海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复旦大学本科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复旦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次、优秀组织奖3次。3人次获得“人卫杯”全国医药卫生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竞赛优秀论文奖。
2019年10月发布我国首部《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卫生事业管理学(词条)》新书
教研室致力于培养一流的研究者、一流的管理者。截至2021年6月,累计毕业研究生181名,其中博士61名、硕士120名。注重将科研思政融入研究生培养,建立了“认识角色、理解角色和定位角色”三阶段的研究生培训制度;举办形式多样的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推动研究生互相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获得过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团队)”、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称号。
教研室注重培养研究生发挥卫生管理专业技能,通过科普、宣传、便民、助残等志愿服务形式传播“健康共同体”的价值观,为健康管理部门、服务提供者及社会公众之间健康黏合关系的建立提供支持,推进大健康观的传播与实践。组建阳光百合志愿服务队,开展校园无忧、康复无忧、信息无忧、出行无忧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荣获复旦大学“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开展“携手跨越数字鸿沟,助力构建温情社会——上海市中老年人数字健康服务利用困境与对策研究”研究生暑期实践活动,实践成果获得学习强国、文汇报、复旦大学微博、复旦上医公众号、复旦大学团委公众号等媒体报道。
四、科学研究
围绕国家需求和学术研究“顶天立地”的要求,教研室形成了卫生系统管理研究(涵盖体系、机制、制度等)和人群健康策略研究(涵盖全人群、重点人群,重点健康问题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
围绕两大研究方向,教研室承担了诸多国家重大项目,如科技部“十一五”支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及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11项,国家自然基金和社科基金30余项(近10年24项)。2009年获国内同领域首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19年领衔获得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战略创新团队项目。
先后获得2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近10年7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等省部级一等奖5项。近10年出版专著7部,发表各类论文500余篇。
五、合作交流
为实现研究与决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于长期的卫生政策研究与实践,教研室建立了众多研究实践基地,与国内各级、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残联及残疾人服务机构等建立了优势互补、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教研室通过组织举办系列学术会议,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研究成果,提高学术影响力。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努力拓宽交流渠道,提升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层次与水平。如定期举办“阳光论坛”、参与主办全国卫生管理青年学者沙龙等。
参与主办2019年南京国际卫生管理青年学者论坛
六、资政服务
教研室以搭建国内有影响力的健康治理智库为目标,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各级政府、机构提供动态、及时、高质量的资政服务,包括内参、政策咨询报告、白皮书、技术报告、研究报告等。此外,通过举行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咨询培训班、成果发布会、公开演讲、网络媒体报道等多种途径,提升资政服务的影响力。提出的百余项政策建议被全国人大、中编办、原卫生部、原上海市卫生局等各部门采纳。
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被原卫生部采纳并报送国务院
研究成果转化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卫生技术准入制度的建立
1996年,医疗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研究与实践被国务院采纳并在全国推广—彭佩云1996年卫生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联系方式:
电话:86-21- 33563957
传真:86-21-33563380
办公地址:上海徐汇区肇嘉浜路446弄伊泰利大厦2号楼5-7楼
通信地址:上海徐汇区医学院路138号177信箱 邮编2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