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管理专业硕士(MHA)名师名院医院管理创新系列活动第四场成功举办

更新日期: | 点击数:37

2025年10月17日至18日,医疗管理专业硕士(MHA)名师名院医院管理创新系列活动第四场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顺利举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罗力教授,以及来自全国的30多位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者共同出席本次活动,公共卫生学院2025级人保班学生和MHA学生参加本次活动。

10月17日下午,“名院之旅”第四站来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本次活动围绕智慧医疗与流程优化展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总会计师夏培勇致欢迎辞,并以《基于精细化运营的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实践探索》为题,分享了医院在成本管控与运营优化方面的实践经验。随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孙喆作《专病中心建设:背景、现状与战略展望》专题报告,介绍了代谢性疾病诊疗中心在整合门诊、住院、科研与医技资源,推动多学科协同诊疗方面的建设路径。与会嘉宾们还实地参观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并就相关议题展开充分交流。

10月18日上午,“名师讲坛”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825报告厅举行,罗力教授作主持发言。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刘彬教授以《国考绩效引导下的精细化管理》为题作主题分享。他从国考指标体系的四大维度和55项具体指标入手,系统解读了2025版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政策导向,并结合医院实际,从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运营创新等方面分享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思路。刘彬教授指出,国考是推动医院提质增效、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但同时也需要关注指标统一性与医院个性化发展之间的平衡,避免过度追求数据而偏离“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本质。

在随后进行的专题讨论环节,来自全国四所医院的管理者们围绕如何实现国考绩效与内部绩效的有机结合;如何在国考框架下优化门诊与住院结构、日间手术与四级手术比例等业务指标;如何提升区域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以及慢病病种在国考绩效监测下的运营与发展策略等问题展开讨论。研究生们也围绕“如何通过绩效机制激励医护资源向慢病领域倾斜”等议题与专家展开交流,现场互动热烈,与会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两天的学习,对医院绩效管理与专科发展路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从智慧医院建设到国考政策响应,从专科中心实践到绩效管理优化,本次活动通过实地参访、专家报告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为医院管理者与师生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也为公立医院在绩效考核背景下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内涵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MHA系列活动将不断汇聚行业智慧,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