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卫管先锋,与“两会”同行——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监督联合党支部模拟“两会”特色组织生活

更新日期: | 点击数:5580

供稿   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监督联合党支部

 为深入学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的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积极运用科学方式补足疫情过程中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和薄弱点”的迫切需要,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监督联合党支部以模拟“两会”的形式,召集支部和教研室全体成员于531日通过ZOOM会议系统,召开了“线下+线上”特色组织生活。

本次支部组织生活立足于让支部和教研室全体成员感受学科价值,锻炼参政议政能力,以模拟“两会”流程的特色形式,了解政治决策流程,培养将科研成果向决策转化的意识。本次组织生活分为背景介绍、“两会”知识、“两会”模拟、代表点评等环节,内容充分,形式新颖。支部全体成员、卫生事业管理学和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两个教研室的全体师生、学院、学校领导、以及前来观摩的其他支部成员共计80余人,参加和列席了本次组织生活。

 

图1 支部组织生活正式开始

一、活动筹备考虑全面,设计巧妙

为了保证此次组织生活效果最大化,本次组织生活在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在内容设计方面,为保证组织生活内容全面、丰富,本次组织生活不仅仅包括对 “两会”常规流程的细致模拟,还考虑加入“两会”知识宣讲、 “抗疫”一线工作者经验分享、以及教师代表点评等环节。

在活动形式方面,为提升支部成员对参政议政这一活动的参与度和沉浸感,本次组织生活在策划上就放弃了“一人讲多人听”这一灌输式学习形式,转而采用对“两会”进行模拟的方式,让每一名支部成员,甚至教研室群众学生、委培(在职)研究生,一并参与进来,共同交流,营造“体验式”学习氛围。

在参会方式方面,为保证所有党员参会,同时发挥党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本次组织生活采用了线上平台和线下现场相结合的参会方式。针对已经返校的党员,支部开辟了复旦大学(枫林校区)分会场,针对已经返沪但还未能返校的党员,开辟了伊泰利大厦分会场,而对还在家中等待返校的党员及教研室的群众,支部采用了线上会场的形式。活动筹备过程中的多维度考虑与针对性设计为活动过程及效果的呈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组织活动流程完备,形式新颖

组织生活过程中,主持人首先引导线上参加组织生活的同志,同线下参与组织生活的同志打招呼问好,开启了较为温馨的氛围,同时,对支部在特殊时期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重申了支部对本次组织生活寄予的支持和期望。接下来,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张晗为全体参会人员介绍了“两会”基本知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区别、议案与提案的不同、以及“两会”流程等方面,让支部成员和教研室师生对“两会”的前期准备、会议流程和提案议案审议过程有了初步的认知与了解,随后,“两会”模拟环节正式开始。

  

图2 支部成员开启摄像头相互交流

 “两会”模拟包括宣读提案搜集情况;提案分组审议和全体代表大会模拟等环节。在提案分组审议环节中,首先由一名党员同学就前期提案收集情况进行说明,在提案收集过程中,支部共收到了来自支部成员及教研室同学提交的28份提案,并经提案审议委员会初步审批后,通过了4项提案进入分组审议环节。在分组审议环节中,支部4名党员同志化身“人大代表”,分别就题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预警机制的相关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舆情管理信息体系建设》的提案进行了讲解,每项提案讲解完成后,主持人随机点名了几位同学就提案中的问题和思考向“代表”进行质询,“代表”也一一进行了回答。在每项提案质询环节结束后,还组织了对提案的投票环节。同学们以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就每项提案是否通过进行了投票,最后,选出得通过票最高的提案进入全体大会模拟环节进行投票。

  

图3 模拟环节支部成员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在全体大会模拟环节中,支部按照既定流程,宣布了参会人数,听取了李克强总理《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健康事业发展的节选片段,并模拟了全体大会审议议案的投票环节,随后,主持人宣布整个模拟环节结束。

三、点评环节细致专业,收获颇多

为了保证到场参会同志对各个议案进行持续思考,并从不同方面对议案进行剖析与解读,在模拟环节结束之后,支部特邀请两名在读委培博士研究生,复旦大学“一只口罩的接力”社会服务团队代表以及目前身处湖北省的,本支部学生副支书发言点评。四名同志分别从抗击疫情一线防控经验、后方资源保障、社会服务和湖北省实地见闻的角度,对每一个提案进行了精彩剖析,让支部成员和教研室师生收获颇深。

支部所属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教研室的在读委培博士研究生万里涛同志根据自己在疫情期间的一线督导经验,对各位支部成员提出的议题高度肯定,并认为扩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功能主体范围,贯彻执行疫情期间舆论信息“透明原则”,对疫情防控在初期就打下基础至关重要;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的在读委培博士研究生庄叶同志则从行政管理和行政决策的角度,剖析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后方物资保障、经济保障的重要性;支部成员张天天同学在代表“一只口罩的接力”复旦学生团队发言点评中,介绍了疫情期间该团队辅助上海市政府平稳有序推行口罩统一调配工作进行的努力,同时呼吁专业学生认识到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必要性;支部学生副支书严可同学则是作为一名湖北籍同学,从当地的视角,剖析了疫情期间湖北省人民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提出疫情上报制度亟需严格完善,疫情必要生活物资保障体系亟需建立,让支部成员和教研室师生深入了解到了疫情期间湖北省相关地区的实际情况,并深入思考各项议题的措施可行性与不足。

随后,支部特别邀请了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教研室教授,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陈刚教授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英耀教授对本次组织生活进行情况进行了点评。陈刚教授从本次组织生活侧重的“参政议政”形式,一些流程的规范性和科研成果如何向政策进行转化等角度对本次组织生活进行了专业水平极高的点评,并鼓励教研室师生将科研成果向对社会具有实际意义的政策进行转化,切实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工作;陈英耀教授肯定了本次组织生活在活动形式上的创新,并从学科与学院发展的角度,深刻分析了卫生事业管理学科的发展脉络,从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的角度出发,为支部成员和教研室全体师生分享了新时期卫生事业管理高级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要求,同时呼吁全体师生把稳方向,不断进取,为切实保障人群健康持续奋斗,让教研室全体师生深受鼓舞。

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柴宏宇老师也全程观摩了本次组织生活,并从党建活动和思政引领方面对本次组织生活进行了点评。柴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两会”模拟特色组织生活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与成功,表示支部此次组织生活做到了让支部成员“理论学习有收获,专业知识有提升,责任担当有体现”,充分发挥了组织生活的应有作用。并在响应学校党委对组织生活“课程思政”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现了对“科研思政”的有力探索,值得其他研究生党支部学习。他同时也强调,支部要进一步提升组织生活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建议以动画、知识竞赛等方式强化知识教育环节的感染力,并将对组织生活的活动形式设计常态化,持续化,不断推动支部高质量学习氛围建设。

 

图4 陈刚教授、陈英耀教授和柴宏宇老师点评本次组织生活

 四、党建服务学生培养,持续创新

如何创新党建工作的机制与形式,让党建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监督联合党支部一直致力于实现的目标。“新冠”疫情流行的背后实质体现着国家对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而作为该专业的研究生,也是国家重大需求中最具能动性的要素,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通过本次组织生活,支部成员们“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为主题,对“两会”流程进行模拟,以“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将专业知识和国家治理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让支部成员“亲身”感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协商民主、内化“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让支部成员从国家站位高度,运用所掌握科学方法,探讨与本专业研究方向契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问题,锤炼了党员同志们承担国家重大发展使命,服务国家重大政策需求的能力,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有机融合,得到了支部成员、教研室师生及学校党建工作指导老师的高度认可。

图5 支部各会场合影留念

为了充分发挥支部的先锋作用,引领教研室全体研究生思想政治建设,从党性、组织性、专业性等角度,不断锤炼自身专业认知,理论功底和价值担当,支部计划在下一阶段,仿照此次组织生活创新的思路,进一步开发角色模拟类、知识问答类组织生活新形式,并将其常态化。以更新颖的方式,更有沉浸感的措施,引导支部成员和教研室师生积极参与,不断提升组织生活的质量,实现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学生培养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为培养有格局、识大体、专业素质过硬的新时期卫生事业管理高级专业人才,持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