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常睿
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是为了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以此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2019年3月22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党支部、卫生微生物党支部、新发传染病党支部、行政党支部携手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学生书院一楼举办结核病防治宣教活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结核病俗称“肺痨”,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结核的传染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菌飞沫(医学上称微滴核)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
“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提出,需要强化学校结核病防控。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卫生计生、教育等部门定期例会和信息通报制度。全面落实新生入学体检、因病缺课登记、病因追踪、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措施,对学校中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开展筛查,及早发现肺结核患者,加强治疗管理,防止学校出现聚集性疫情。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疫情监测和处置,为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专业培训、技术指导等。
针对校园结核病的流行特征,党支部联合疾控单位携手走进校园,普及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活动现场摆放了的结核病宣传手册,图文并茂地对结核病的概念、传播途径、流行特征、预防与治疗策略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党支部还设计了结核知识小问卷,寓教于乐,在答题的过程中普及结核知识,并对参与问卷学习的同学予以鼠标垫、玻璃水杯、便签纸、购物袋等奖品。该活动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响应。
通过结核病防治宣教活动,师生们更清楚地了解了结核病防治只是,提高了自身应对结核病的能力。这对降低校园结核的流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活动体现了作为一名公卫的党员对校园对社会的责任,希望通过党员们的努力将结核病的防治知识传递给社会大众,营造全民防治结核的氛围,最终达到消灭结核的目的。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
陈仁杰课题组开展全国性研究揭示环境高温可损害睡眠健康
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
会议报道丨中国人群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学术研讨会暨启动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
邹华春课题组在基于HPV检测的宫颈癌筛查模型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