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金克峙
我国政府在《对外援助白皮书》提出,中国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发挥出建设性作用。
根据William & Mary的全球研究所AidData项目2018年9月11日报告,我国在2000年到2014年的15年期间在亚非拉及中东的138个国家一共援助3485个项目(基础设施和公用民用设施占85%)投入2736亿资金。可以预见随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将出现稳定的相当数量职业人群随援助工程在境外生活和工作。根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到2017年之间每年平均外派劳务52.7万人,每年平均年末在外劳务96.7万人。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职业人群,我们需要思考境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援助项目对当地职业人群的健康有什么影响?以及援助项目是否可以为当地输出职业卫生服务?进而从全球健康角度丰富援助的内容和意义。
为探索以上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在学院创新基金和美国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种子基金的资助下,我院职业卫生教研室金克峙副教授联合美国杜克大学和斯里兰卡卢胡拿大学开展相关研究。该团队于2018年下半年开始,在斯里兰卡科隆坡开展中国建筑工人和当地建筑工人职业卫生调查。类似的调查同时还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开展。
与卢胡拿大学医学院院长Saman Wimalasundera教授和社区医学系主任Vjitha De Silva教授合影
与明斯克的中国建筑工人进行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