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刘星
2017年7月14~15日,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上海市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委会共同主办,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和复旦大学浦东预防医学研究院协办的“环境、行为与疾病预防” 国际流行病学研修班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明道楼一楼报告厅举行。
研修班邀请UCLA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张作风教授、UCLA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健康科学系Michael. D. Collins教授、全球抗疟疾、结核病和艾滋病基金日内瓦总部高级专家赵金扣博士、纽约大学布法罗分校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流行病学与环境卫生系穆丽娜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俞顺章教授和何纳教授等授课,140余位来自上海市及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复旦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等高校有关师生参加了研修班。
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何纳教授为研修班致开幕辞。为期两天的课程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农业与环境激素”、“微生物学、感染与疾病”和“行为与健康”四个主题展开。教授们结合各自科研方向与成果,介绍流行病学、传染病防控、慢性病控制等领域相关基本原理与前沿进展,并积极与听众互动。课后,学员们也纷纷就各自关心的话题与授课专家进一步讨论学习。
本次国际流行病学研修班受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高端海外研修团队培养计划支持。该项目旨在为本市公共卫生研究人员高端人才建设和规划、储备人才培养、科研实力与水平提升方面探索新的机制与方法,希望能促进高等院校与市、区、社区三级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应急机构之间在教科研的紧密合作。通过研修班授课和专家现场指导,使上海市疾控系统工作人员和在校师生在流行病学、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等领域获取前沿信息,掌握最新技能,在基础理论、科研能力与实战应急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
陈仁杰课题组开展全国性研究揭示环境高温可损害睡眠健康
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
会议报道丨中国人群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学术研讨会暨启动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
邹华春课题组在基于HPV检测的宫颈癌筛查模型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