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纪颖 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会
2015年5月19日晚6:00,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会联合中山医院研究生会共同举办的德隆讲坛系列讲座第20期——“救在身边,急救知识普及活动” 在枫林校区8号楼825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山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宋振举老师为同学们普及急救知识,公共卫生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于专宗老师对此次讲座十分重视,并于讲座开始致欢迎词。
人们往往把“急救”这个词和临床医生或医院联系在一起。其实“急救”与我们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随时会有各种意外情况发生,如何准确判断并在第一时间内实施急救,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宋振举老师从临床专业角度,结合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到场的同学呈现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讲座以一个令人惋惜的事实案例开场,讲述一位在读学生溺水事件,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现场急救措施,错过急救的黄金时间,送至医院后情况危急,最终没能挽救年轻的生命。身边的实例立刻唤起同学们对急救学问的重视。宋老师表示,只要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在 “黄金时间”采取行动,挽回生命的概率是相当大的,可见急救知识是多么重要。
在强调急救的重要性之后,宋振举老师讲解了如何进行简单的施救。急救有四个步骤:一是尽早识别心搏骤停,并及时打“120”呼救;二是第一目击者尽早施行心肺复苏;三是尽早施行电击除颤;四是医务人员尽早赶到,进行气管插管等高级生命支持。但当医务人员没有赶到现场的时候,现场目击者的急救非常重要,应尽快对病人进行CAB复苏。所谓CAB,即胸外按压(Circulation)、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e)。宋医师从病人的摆放体位、急救人员的按压手势、姿势、速率等每个细节一一讲解,在他的指导下,同学们学到了更加规范的动作。
讲座尾声,同学们积极提问,从生活中遇到的“卡鱼刺”的小意外到临床接触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事例,宋老师都一一进行了详细回答。本次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同学们受益良多,让我们真切地认识到,在急救处置上,一个小小的及时的动作就有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在生活中,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会让一个生命稍纵即逝。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实际行动起来,掌握简单的急救知识。当再次面对紧急情况时,尽我可能伸出双手。最后,于书记再次对宋老师的到来表示感谢。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
陈仁杰课题组开展全国性研究揭示环境高温可损害睡眠健康
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
会议报道丨中国人群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学术研讨会暨启动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
邹华春课题组在基于HPV检测的宫颈癌筛查模型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