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继伟
由余金明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近期基于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人群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筛选122,636例的成年高血压且初始无卒中的对象,探讨了随访血压变异性(visit‐to‐visit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VVBPV)与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
以往研究普遍认为平均血压是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最主要的病因,因此降低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及预防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目标,但日益增多的研究指出,常见降压药物显示出的对脑卒中预防和治疗不同的疗效,与血压的另一参数——VVBPV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随着VVBPV的增加,在调整血压和其他基线因素后,卒中发病风险均呈现递增的趋势。在各亚组分析中,血压变异性越高,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短暂性脑出血的发病风险也相应增加。该研究成果“The prognostic value of long-term visit-to-visit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n stroke in real-world practice: A dynamic cohort study in a large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Chinese hypertensive population”已发表于国际心脏病权威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IF:6.175)。
本研究成果为国际上首次基于人群健康档案数据对于VVBP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研究,对于我国人群健康档案的利用做了开拓性探索。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社区高血压三级预防及对高血压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我院邹华春教授牵头编写我国首个《男性HPV相关疾病预防策略专家共识》
筑牢健康中国基石,开启复旦人保新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5级人保班新生班会顺利举行
携手共进,通过HTA释放医疗服务价值—我院师生参加第十二届HTAsiaLink年会
研究进展:儿童家庭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与病原体所致风险的城乡差异研究
陈仁杰、阚海东课题组揭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低收入国家儿童死亡负担的演变规律
我院邹华春课题组真实世界研究揭示我国HIV感染者BMI变化特征及风险因素
我院阚海东、陈仁杰课题组发现周期性的异常降水波动影响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风险
聚焦慢病防控新实践,共筑全球健康共同体丨2025“南南合作”公共卫生教育联盟国际暑期学校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