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继伟
由余金明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近期基于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人群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筛选122,636例的成年高血压且初始无卒中的对象,探讨了随访血压变异性(visit‐to‐visit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VVBPV)与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
以往研究普遍认为平均血压是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最主要的病因,因此降低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及预防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目标,但日益增多的研究指出,常见降压药物显示出的对脑卒中预防和治疗不同的疗效,与血压的另一参数——VVBPV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随着VVBPV的增加,在调整血压和其他基线因素后,卒中发病风险均呈现递增的趋势。在各亚组分析中,血压变异性越高,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短暂性脑出血的发病风险也相应增加。该研究成果“The prognostic value of long-term visit-to-visit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n stroke in real-world practice: A dynamic cohort study in a large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Chinese hypertensive population”已发表于国际心脏病权威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IF:6.175)。
本研究成果为国际上首次基于人群健康档案数据对于VVBP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研究,对于我国人群健康档案的利用做了开拓性探索。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社区高血压三级预防及对高血压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
陈仁杰课题组开展全国性研究揭示环境高温可损害睡眠健康
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
会议报道丨中国人群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学术研讨会暨启动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
邹华春课题组在基于HPV检测的宫颈癌筛查模型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