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面临着经济转型、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生育率下降的挑战。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7.8%(约2.5亿人)。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8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0.3%)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一人口结构的变化给中国带来各种挑战,包括个人、家庭、经济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类似的人口变化也在北欧国家如挪威、丹麦和瑞典发生。
2024年11月28-29日,由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资助,由奥斯陆大学主办的“Grand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to the Ageing in China and Nordic Countries and Beyond in the 21st Century”国际研讨会在奥斯陆大学顺利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奥斯陆大学的方圆博士后、方飞教授、复旦大学的邹华春教授和哥德堡大学的吴静教授共同发起。中国驻挪威大使馆教育第一秘书常全生先生出席会议并宣布会议开幕。来自中国、挪威、瑞典、丹麦、英国、荷兰和泰国等七个国家的3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汇聚一堂,分享他们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讨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研讨会的第一天集中讨论了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第二天则重点讨论了在不同层面上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应对策略,包括分子机制、药物开发、技术、老年学研究、公共卫生、营养与医学干预及政策等。
我院邹华春教授汇报了他的团队在最近几年开展的中老年人群性健康的研究进展。他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调查了50岁及以上的社区人群,以及50岁及以上的HIV感染人群的性行为特征、性生活满意度、性功能、性健康服务的利用情况及其相关因素。邹教授强调了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性教育在促进积极性健康态度和性传播感染(STI)预防方面的重要性。
我院徐望红教授基于上海男性和女性健康研究的数据,汇报了关于中国城市成年人群肠道微生物群性别特异性衰老模式的研究。徐教授强调了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在性别上的差异,以及肠道微生物群在健康衰老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流行的慢性病如何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加速衰老。
复旦大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刘春荣教授概述了中国应对快速老龄化人口的政策框架。中国的政策叙事融合了全球性老龄化的概念,如积极老龄化和居家养老,依托高层设计、孝道和渐进式实施。五大战略行动包括社会保障、劳动力供给、服务质量、创新以及创造支持性社会环境。刘教授强调了实验主义和本地化适应在政策实施中的重要性。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田文华教授汇报了来自上海社区老年人群体的横断面研究(n=8399,平均年龄72.13岁)的自杀未遂情况。田教授强调了在老年人群体中进行自杀预防和干预的必要性。
我院教师受邀出席2025年“院士专家进校园”暨第五期上海市“双名工程”研修活动
羽你同行,共促健康——首届复旦公卫-徐汇疾控(卫监)羽毛球友谊赛圆满落幕
我院何纳课题组最新研究揭示与HIV感染者死亡风险相关的蛋白标志物
董瑞华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微塑料经呼吸道暴露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恶化有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召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类“101计划”核心实践项目建设推进会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