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年鉴(2010)

更新日期:2021/08/22 | 点击数:6496

【概况】 2009年,公共卫生学院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公共管理内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 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环境卫生学”、“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劳动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为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设立“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研究合作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技术评估和管理合作中心”等科研机构。

有在职教职工143人,其中专任教师 99人、行政人员7人、教辅人员37人;有正高级职称29人、副高级职称19人;研究生指导教师50人,其中硕士生指导教师 23人、博士生指导教师27人。流行病学教研室获“上海市文明班组”、上海科教系统“工人先锋号”称号。冯学山获上海市育才奖。徐飚获首届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杰出教授称号,并当选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姜庆五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通讯院士。傅华当选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阚海东受聘美国杂志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区域编辑。12月1日,何纳在世界艾滋病日受到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接见。赵根明领衔的“1990-2004全国血吸虫疫情监测”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证书”。

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4月8日,复旦大学十余位专家教授济济一堂,针对《意见》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对如何落实各种医改政策提出建议。各大新闻媒体作报道。

全年招收本科生108人、硕士研究生52人、博士研究生32人;在读本科生401人、硕士研究生149人、博士研究生101人。招收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研究生113人,在读337人。为本科生实际开课68门,其中全校公共选修课20门;开设研究生课程88门,其中硕士研究生课程74门、博士研究生课程14门;开设MPH专业课程25门。傅华获上海市教学名师称号。姜庆五、汪玲、钱序等的“公共卫生硕士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郝模、吕军、罗力等的“《卫生政策》教材及教学模式”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姜庆五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张志杰的论文获2009年上海市博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姜庆五领衔的“预防医学”骨干课程教学团队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9年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宋伟民获2009年度校优秀导师奖。

承担纵向课题2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青年项目4项;国际合作课题25项。承担横向课题82项。科研经费到款4 117万元。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13篇,其中SCI论文42篇。获“中华预防医学会2009年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获200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2009年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

对外交流活跃。1月23日,学院正式成为欧洲国际健康研究生教育网络(tropEd)的合作成员单位。全年接待外宾34批,出访人员108人次,发表合作研究论文40篇;举办学术报告会近40场,其中外宾来学院讲学20余场。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3月,学院按照学校的总体安排,制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4月,组织教师代表赴同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参观学习;5月,组织学院全体党员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6月,撰写分析检查报告;7月,确定整改方案,包括4项年内需完成的整改措施和2项长期措施;12月,进行“回头看”活动,完成相关整改措施,并落实具体工作。全年发展党员41人。11月18日成立学生党总支。

学生活动生动多样。6月15日—7月15日,16名学生参加上海国际机场检验检疫局浦东机场办事处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专业工作。9月5日,举办以“发展中国家生殖健康的挑战与对策”为主题的“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公共卫生分论坛”。10月,正式成立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总队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队,目前有志愿者40名。10月,研究生团学联举办“公共卫生六十年”主题展。(学院办  )

【学院获准加入欧洲国际健康研究生教育网络】1月23日,学院获准加入欧洲国际健康研究生教育网络(tropEd),正式成为该教育网络的合作成员单位。 tropEd是一个由英国、德国等14个欧洲国家的30所知名高校和亚洲、非洲、南美洲的7所高校参与的国际健康研究生教育网络,教学领域包括全球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卫生服务、生殖健康、卫生体系管理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等。该教育网络的特色在于学生和师资的流动性、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以及形成的一套教育培训国际通用标准体系。(陈英耀)

【徐飚获CMB首届杰出教授称号】2月9日,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CMB)在杭州浙举行首届CMB杰出教授奖(CMB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hip Award)授奖仪式。包括学院教授徐飚在内的国内10位医学领域的学者获奖。杰出教授奖是该基金会2008年启动的项目,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并将帮助获奖者进一步拓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评选委员会主席、美国医学院协会名誉主席Jordan J. Cohen博士,CMB主席Lincoln Chen博士对首届10名获奖者给予高度评价。(朱元桢)

【开设多学科联合教学课程】为培养具有全球卫生视野的新一代卫生工作者,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全球卫生框架项目的支持下,学院从3月起开设由多学科师资共同教学的全球卫生导论和生殖保健前沿讲座等一批新课程。新课程引入全球卫生理念、方法和多学科组合教学模式。(钱序)

【姜庆五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通讯院士】3月12日,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推荐,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席团审议通过,姜庆五教授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由世界著名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与社会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学团体。其宗旨是通过世界各国科学家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与通力合作,促进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尤其是欧亚大陆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紧迫的科技与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总部设在俄罗斯,目前有来自46个国家的600余名院士、通讯院士、管理与荣誉委员,在15个国家建立了科学中心。1996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由国际欧亚科学院的中国院士组成“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现有院士、通讯院士和荣誉委员共134名,已建成10个学部。(朱元桢)

【学生参加上海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工作】6月15日—7月15日,学院10名研究生和6名本科生赴上海国际机场检验检疫局浦东机场办事处,承担H1N1流行病学调查等专业工作。主要负责国际航班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根据专业情况分别参加登机组,流调组,通道组,测温组等工作。(胡敏)

【徐飚当选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麻风病和布路里溃疡专家委员会委员】 9月,经世界卫生组织(WHO)遴选和国家推荐,徐飚教授当选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研究(WHO/TDR)的结核病、麻风病和布路里溃疡专家委员会委员,成为该委员会13名专家中唯一的中国专家。该委员会由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国际专家组成,其总目标是获得、评价和综合分析全球有关贫困相关传染病控制的研究发现,指导全球的结核病、麻风病和布路里溃疡病的控制。徐飚近年来从事结核病卫生服务研究和耐药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先后主持由WHO、美国NIH、瑞典国际发展署和国家传染病重点专项等多项结核病相关研究,担任WHO-中国、国家结核病控制中心、世界银行结核病贷款项目和中国卫生部-盖茨项目基金会专家,并在国际杂志上发表多篇具有影响的结核病控制的文章。2009年还被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评选为“杰出教授”。(朱元桢)

【举办2009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该论坛于11月6日在上海衡山宾馆召开。论坛是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ISPOR)上海分会的年度活动。来自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海南、江西、广西、贵州、上海等地的物价、卫生、社会保障部门的官员、相关学术机构药物经济学专家、卫生与医药政策研究人员以及国际知名医药企业的代表等81人与会。论坛主题为“基本药物目录及其相关政策”和“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及其相关政策”,分别由复旦大学教授陈文、胡善联主持。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主任倪思明、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处长王雪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处长罗艳、世界卫生组织Richard Laing博士、复旦大学教授胡善联、陈文,副教授叶露等分别作报告。(陈文)

【何纳受到温家宝接见】 12月1日,何纳教授和其他8位艾滋病防治专家、1位艾滋病感染者组织负责人、1位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等在北京地坛医院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参加由温家宝主持的全国艾滋病防治专家座谈会。卫生部部长陈竺、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以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委负责人与会。会上何纳结合自身从事艾滋病防治经历和体会向总理作汇报,并就我国进一步艾滋病防治措施和策略提出建议。(朱元桢)

【获多项科学技术奖】阚海东、陈秉衡领衔的“城市复合型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研究”、徐飚领衔的“农村地区提高结核病卫生服务可及性策略研究”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屈卫东领衔的“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发育毒性及人类饮酒行为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夏昭林领衔的“工业企业职业伤害危险因素与疾病负担研究”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阚海东、陈秉衡领衔的上述课题还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陆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