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年鉴(2018)

更新日期:2021/08/22 | 点击数:8782

【概况】2017年,公共卫生学院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环境卫生、妇幼卫生与儿童保健、卫生经济学、流行病学以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承担、参与单位。有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技术评估和管理合作中心等科研机构。与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坦桑尼亚姆希比利大学和新西兰—中国非传染性疾病研究合作中心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该中心是新西兰国家级研究合作中心。

 有在职教职工138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人,行政人员8人,教辅人员20人;有正高级职称37人,副高级职称36人。有研究生指导教师66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31人,硕士生指导教师35人。有长江学者4位、国家杰青3位。MPH研究生指导老师24人。聘请兼职研究生导师42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3名,硕士生指导教师10名,MPH研究生指导老师29名。兼职师资主要来自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管理机构等,聘东非阿迦汗大学教授马伦.泰莫尔曼Marleen Temmerman任复旦大学兼职教授。2位老师晋升教授职称、4位老师晋升副教授职称。

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项目完成第一轮高峰学科建设绩效报告总结并提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接受市教委组织的绩效评估,总体结果评为合格。完成近6万人(5万成人和1万母婴队列以及孕前队列)上海队列的生物样本库建设。发表国际顶级期刊原创性论文7篇,提交决策咨询报告25篇,2名教师分任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国际合作科研项目8项。6月完成复旦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规划和一级学科的建设方案,提出学院学科建设的近期(至2020年)、中期(至2030年)及远期(至21世纪中叶)目标。学院完成并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提交高峰学科建设第二阶段的建设任务申报和预算编制。

全年有在读本科生539名,其中预防医学专业462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77名;20名本科毕业生被推荐免试深造,其中本院录取17人,外校录取3人。开设本科生课程117门,其中必修课59门、选修课58门;核心课程3门;全英语课程3门;研讨型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MOOCs)1门;上海市重点课程和上海市精品课程各3门;在线课程(MOOCs)2门,其中“卫生技术评估”课程5月3日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教学论文9篇。

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64人、硕士研究生118人、全日制MPH研究生133人、非全日制MPH研究生337人。招收博士研究生35人、硕士生研究生45人、全日制MPH研究生63人、非全日制MPH研究生30人。开设研究生课程103门,其中硕士研究生课程89门,博士研究生课程14门。有1个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基地建设单位,3个校级建设基地。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获上海市研究生教学创新计划项目立项;7月5—7日,举办优秀大学生夏令营;7月10—21日,举办欧洲国际卫生研究生教育网络注册课程《高级统计方法在公共卫生研究中的应用》暑期班;7月10—24日举办杜兰-复旦暑期学校;7月3—28日,举办Alberta暑期班。8月28日—9月1日,复旦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海外名师项目举办“全球卫生的实施研究”研讨班。

何纳牵头的“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2017年度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黄葭燕获2017年首届东方医学教育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中国高等教育《2017教学管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苌凤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钱梦岑、薛迪指导的本科生在“人卫杯”第六届全国医药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竞赛中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邓伟指导研究生周亮、周芬、周嘉欣获2017全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第二十二名;赵卓慧主讲的《空气污染、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被评为复旦大学优秀全英语课程;薛迪获复旦大学2017届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好老师“提名奖。

2017年,科研经费1.05亿元。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个。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3个,其中牵头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其中面上项目12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应急管理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际合作课题立项8项。发表SCI论文139篇。SSCI 论文4篇。

赵根明“华东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获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项目立项;屈卫东“食品典型污染物及潜在风险物质危害识别与毒性作用模式研究”获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吕军“超特大城市脆弱人群健康管理社会支持体系研究”获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何更生“关于‘肠道菌群-代谢表型’新策略研究膳食对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预防作用机制”、赵卓慧“室外大气污染与室内环境因素对儿童‘哮喘—鼻炎—湿疹’等相关疾病健康效应的多城市研究”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瑞典研究理事会合作研究项目立项。由余宏杰与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教授马克.吉特Mark Jit联合申请并共同担任项目主任的“中国二类疫苗免疫政策制定的循证证据”项目获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资助。

俞顺章获“上海市医学发展终身成就奖”;徐燕意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A类)、苌凤水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C类(即社会科学类)项目支持。阚海东受邀担任《国际流行病学杂志》编辑、获得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社“中国高被引学者”证书、指导交大附中学生获第3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刘宝的课题“上海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发展潜力与高质量开发研究”获“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陈仁杰获2017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一届环境与健康大会优秀论文奖。蒋泓、陆一涵、梁霁和杨肖光当选中华预防医学会全球卫生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蒋泓受聘为副主任委员。12月14日,钱序当选中国全球健康大学联盟(筹)(CCUGH)第三届理事会主席。

学术活动。2月14日,健康传播研究所与新民周刊社联合在上海市区重要商圈和部分婚姻登记处开展“爱上海·共无烟”控烟倡导系列活动。3月17—19日,围产期医疗服务的保障政策研讨会。3月29日,多伦多大学达娜拉娜(Dalla Lana)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彼得.C.克伊特Peter  C.Coyte到访并作题为“Introduction of the Health System and three Aspects of Home-based Palliative Care in Canada”的公开讲座。4月7日,健康传播研究所与上海市青少年健康促进大联盟举办的“羽化新声:‘蝶羽’青少年心灵论坛”。4月15日,“卫生经济学与医保准入研讨会”。5月17日,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党支部在枫林校区举办“全民营养周——营养健康校园行”活动。5月25日,系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健康传播研究所与上海市青少年健康促进大联盟“蝶羽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组织的心理情景剧《创可贴》首演,聚焦高中生的心理健康。6月19日,召开“上海高峰学科计划嘉定区人群队列项目启动会”。7月7日,举办“上海公共卫生创新论坛”。7月14—15日,学院与上海市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委会共同主办,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和复旦大学浦东预防医学研究院协办“环境、行为与疾病预防”国际流行病学研修班。7月24日,召开“上海市“高峰计划”人群队列与生物标本库建设项目交流与推进会”。8月11—13日,妇幼与儿少卫生教研室师生出席“第十四届全国妇女保健学术会议暨浙江省之江公共卫生妇女保健和妇幼院管理分论坛”,蒋泓等获评大会优秀论文。9月17—23日,王继伟参加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走进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开展健康教育援助系列活动。9月20—22日,全球健康研究所举办“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阶段性成果传播会”。10月20日,举办“2017年医院管理论坛”。11月5—8日,举办“第十三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11月1日,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共同主办,礼来制药、梯瓦制药协办“第三届医疗保险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11月29—30日,环境卫生学教研室联合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举办环保部“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培训班。2—12月,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分别在福建厦门、四川成都、上海、安徽、贵州、西藏林芝、四川甘孜、江苏南京、江苏苏州、山东潍坊等地举办多场“健康风险预警治理——一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主题研讨与论证会。

国际交流。全年接待海外来访50人次,聘请外国专家长期5人、短期5人次,教师出国短期165人次、长期2人,学生出国交流校际74人次。开展讲座约25场次。3月22—25日,流行病学教研室师生受邀参加在日本东京第6届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联盟亚太会议(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 Asia Pacific Region,简称APRC);5月27日,东非阿迦汗大学医学院院长罗伯特.阿姆斯特朗Robert Armstrong和妇女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马伦.泰莫尔曼Marleen Temmerman在枫林校区举行非洲妇幼卫生专题报告会,会后,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会见两位;5月22—25日,全球健康研究所与昆明医科大学、MSI共同执行的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缅甸妇幼卫生试点”工作,接受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战略指导委员会联合督导团检查并获好评,称项目执行的总体进展令人鼓舞;6月19—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师生参加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卫生技术评估年会(HTAi)并在分会专场演讲。

党建群工、廉政建设和学生工作。全院有中共党员307人(其中学生党员175人),新发展中共党员38人,转正39人。4月14日,校党委第二巡视组组长许晓茵在学院全体大会上作学院巡视工作情况反馈报告;4月7—9日,学院团委组团前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交流;6月9日,学院党委书记何纳为本科生党员上党课;9月4日,学院2017级本科生开学典礼;9月5日,学院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学院党委书记何纳为研究生党员上党课。12月22日,学院工会组织拔河比赛活动。学院团委获“复旦大学五四特色团委”荣誉称号;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城市的牵挂——公共卫生学院豫、蒙、滇三地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问题调查与比较”获“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特等奖。学院官方公众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陈波运营的公众号“食物派”、学院2015级本科生辅导员李永月运营的公众号“李大辅导员”获“年度最受欢迎教师自媒体”。学院与护理学院联队获复旦大学团委“时代新声 放歌青春——复旦大学2017年一二九歌会”铜奖。学院广西招生组获复旦大学招生宣传二等奖,金克峙获复旦大学招生先进个人称号。厉曙光荣获上海市工商局和上海市消保委“上海市最美消费维权人物”奖。

安全大检查及实验室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增订《公共卫生学院外来人员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验室安全讲座1次,实验室安全演练2次;实行进入实验室安全考试制度,114名新进实验室教职工和学生参加。组织专家对18个危险性实验进行论证,明确相关安全防范措施;组织教职工参加各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1名教职工参加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4名教职工参加上海市教委安全办危化品管理人员安全培训、3名教职工参加上海市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31人参加压力容器培训。

校友工作。11月18日,三十多个届别1 400多位校友参加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90周年纪念活动。妇幼与儿少卫生教研室举行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科校友联谊暨学科发展恳谈会;卫生管理学教研室校友集体回教研室聚会;医院管理学教研室校友们回校举办医院管理论坛。90级和97届校友,分别捐款设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九零助学金"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九七助学金"。10月28、31日,研究生会、学生会分别举办“鹤发映丹心,薪火承公卫”纪念上医成立90周年暨公卫传统与优良学风系列讲座,邀请老教授作演讲。(龚卫远)

召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流域血吸虫病流行史”项目启动会】 该启动会于2月25召开。上海市社科规划办主任李安方、国家卫计委疾病控制局副局长雷正龙、中国地方病协会会长郭京萍、课题相关负责人等出席。项目首席专家姜庆五对课题下一步的计划及要求进行部署,提出需要加强、凝练主题。(王  娜)

【与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共建“健康气象联合研究中心”】 3月13日,与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签署共建“健康气象联合研究中心”方案。双方计划在共同建设以人工气候环境暴露仓为核心设备的实验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天气气候和环境与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环境气象与健康的毒理学研究、气候与健康的经济学评估和政策研究等3个方面开展联合科技攻关。2012年,双方曾共建“健康气象联合实验基地”。(阚海东)

主办2017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暨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研讨会】 该会议于3月26日在上海举办。论坛由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举办,复旦拜耳药物经济学能力建设项目协办。来自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天津等20个省、市、自治区的医保部门负责同志、研究者和医药企业代表近150人参会。论坛围绕当前医改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议题,搭建多方沟通的平台,为进一步推进医保支付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张璐莹)

主办第六届中国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论坛】 该论坛于5月27—28日在上海举行,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来自复旦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40多所高校公共卫生学院的院长和专家共80余人参会。论坛在“健康中国2030”、“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对公共卫生学院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的研讨,对推动我国公共卫生学院和学科发展,促进公共卫生教育和人才培养,发挥公共卫生学院在国家卫生战略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有着积极影响。(胡  敏  齐鸿超)

【承办第十二届“上海论坛”之生态治理子论坛“健康亚洲2030:儿童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环境”】 该会议于5月27—29日在上海举行。由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健康研究所联合承办。钱序、阚海东联合主持。与会专家针对人类发展的可持续目标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点,分享与研讨儿童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环境问题及对策,提出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与健康优先问题及改善儿童健康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对策,并倡导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营造儿童生存与发展的健康环境。(张蕴晖史慧静)

【院领导班子换届】 6月21日,学校党委宣布刘岱淞任院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分管学院学生工作,于专宗不再任院党委副书记。11月28日学校调整学院领导班子,何纳任院长,陈英耀、何更生、阚海东任副院长,屈卫东不再任副院长。12月21日学校党委宣布罗力任学院党委书记,何纳不再任学院党委书记。(程红)

主办第十一届中国卫生技术评估论坛】 该论坛于10月21日在上海召开。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医药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协办。论坛主题为“精准服务决策”,来自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以及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等不同层面的决策者、研究者、技术研发人员、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会,就卫生技术评估体系、市场准入、伦理评价、服务体系、公共卫生、精准医疗、新技术、循证医学、政策转化、大数据、医疗器械、价值医疗等不同议题展开充分交流。(杨肖光)

【召开复旦全球卫生战略规划会议 10月28—30日,复旦全球卫生战略规划会议(Fudan Global Health Strategic Planning Meeting)在枫林校区召开。来自于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美国、加拿大等5个国家、15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形式为全球卫生研究与实践交流,中非美全球卫生合作分组讨论,以及上海医疗卫生机构现场观摩。会议旨在通过与非洲、北美等地区大学机构分享中国关于全球卫生治理与实践的经验,探讨非洲面临的首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寻求双边、多边合作的机会,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复旦全球卫生战略规划。(许小艺贺  尧陆一涵)

【组织召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峰学科建设暨双一流学科规划国际评估会议】 该会议于11月15日在上海召开。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何纳教授向各位评审专家及与会的学院老师介绍了首轮高峰学科建设(2015-2017年度)取得的成效及双一流学科(含2018-2020年)规划。评审专家共包括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杜兰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范德堡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等院校、机构的8位知名专家。专家组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首轮高峰学科的建设成果和第二轮高峰学科规划方案予以肯定,并提出学科进一步发展宜突出“针对性”、“特异性”和“创新性”的建议。(赵卓慧蒋  泓)

举办第二届浦东健康论坛】 该论坛于11月16日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由公共卫生学院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委会和上海市医学会卫生专科分会协办。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张作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授陈跃、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郭连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陶旭光、美国范德堡大学教授戴奇到会,分享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院党委书记何纳主持并致词。来自各上海市和各区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三百余人参加。该论坛系学院“庆祝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九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丁盈盈)

承办第三〇二期东方科技论坛:饮水安全与健康”前沿研讨会】 该会议于11月3—4日在沪杏科技图书馆召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办,复旦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和学院教授屈卫东担任联合主席。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等18所科研院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自来水制水企业的40余位专家参会。江桂斌作题为“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的前沿和社会需求”的主题评述报告。与会专家就饮水安全与健康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热点话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深入讨论,就该领域优先研究方向和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达成共识,为推动该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奠定基础。(郑唯韡)

举办第十一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 该论坛于12月2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复旦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共同主办,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上海市残联承办,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的残疾人研究机构协办。中国残联副理事长、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凯,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彭沉雷,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宋依佳出席论坛开幕式。论坛主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来自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等国家部委的相关负责同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全国各地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代表约260人参会。论坛设6个分论坛,对残疾人事业新发展理念、民生保障与改善、创新社会治理和残疾人体育等进行专题研讨。(孙  梅)

主办第一届达道营养论坛暨纪念徐达道教授诞辰100周年活动】 该活动于12月10日在上海举行。由公共卫生学院与上海市营养学会联合主办,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承办。徐达道是我国著名营养学家、原上海医科大学教授、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上海营养学会首任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上海市食品卫生学会首任主任委员、上海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主任。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中国营养学会、兄弟院校的同仁、学院和教研室新老教职工、学生和研究生等100多人参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孙桂菊、美国乔治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健康科学系主任王加生作学术报告。论坛系学院“庆祝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九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何更生)

【发表8重要论文】 1月10日,国际公共卫生领域期刊《环境国际》(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在线发表2015级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研究生生董瑞华(通讯作者:陈波)“Food consumption survey of Shanghai adults in 2012 and its associations with phthalate metabolites in urine(上海市成年人食物消费量与邻苯二甲酸酯暴露的关系)”论文,该研究对我国塑化剂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科学证据。2月15日,流行病学教研室结核病课题组与环境卫生教研室大气污染课题组在国际环境科学领域期刊《总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线发表“Long-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mortality in a Chinese tuberculosis cohort(基于一个中国结核病队列的长期大气污染暴露与居民死亡率研究)”,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2014级流行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彭卓欣和2015级环境卫生学专业直博士生刘聪。2月8日,妇幼与儿少卫生教研室“Effective Health Care Research Consortium, Grant: 5242(有效卫生保健联盟)”课题组由蒋泓执笔撰写发表“Cochrane(考科蓝)”综述“常规与选择性会阴侧切”,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修订全球产科指南的重要依据;该项目由钱序主持。5月5日,余宏杰课题组在感染性疾病权威期刊《临床感染性疾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Preliminary Epidemiologic Assessment of Human Infections With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A(H5N6) Virus, Chin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6流行病学的初步评价)”论文,研究收集WHO发布和公开数据库报道的中国大陆地区确诊的人感染H5N1、H7N9及H5N6病例的人口学信息、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并对其流行病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学院青年副研究员赖圣杰和中国疾控中心2016级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专业博士生姜慧分别为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5月26日,余宏杰课题组在公共卫生期刊《世界卫生组织公报》(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发表论文“Malaria in China, 2011-2015: an observational study(疟疾在中国,2011-2015:一项观察性研究)”,该研究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我国消除疟疾的相关资料,科学评估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前半程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变化、投入和效果,以及面临的挑战。6月2日,余宏杰课题组的论文“Epidemiology of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in human beings across five epidemics in mainland China. 2013–17: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laboratory-confirmed case series(2013–17年中国五波人感染禽流感H7N9疫情的流行病学研究)”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感染性疾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在线发表。余宏杰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学院青年教师王锡玲和中国疾控中心博士生姜慧是共同第一作者。8月15日,2014级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慧楚、副研究蔡婧为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Particulate Matter Exposure and Stress Hormone Level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rossover Trial of Air Purification(颗粒物暴露与应激激素水平:一项空气净化器的随机,双盲,交叉试验)”发表在《循环》(Circulation)杂志,研究发现PM2.5暴露可引起人体应激激素水平显著上升,并促进机体的脂类氧化以及糖类和氨基酸的代谢,该发现为防治PM2.5相关的健康风险提供新的思路。12月,2015级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林会明在国际生物统计期刊《生物计量》(Biometrics)发表题为“Doubly robust estimation of generalized partial linear models for longitudinal data with dropouts(含有脱落的纵向数据下广义部分线性模型的双重稳健估计)”论文,提出针对带有缺失值的纵向数据下部分线性模型的双重稳健估计方法,对处理缺失数据的模型假定具有更少的限制,因此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同时文中提出的方法在计算上比较方便易行。(学院科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