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年鉴(2016)

更新日期:2021/08/22 | 点击数:6202

概况】2015年,公共卫生学院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妇幼卫生与儿童保健、卫生经济学、流行病学以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承担、参与单位。有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研究合作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技术评估和管理合作中心等科研机构。1月15日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3月19日召开CMB项目申请交流会。3月31日召开“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动员会。

在职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行政人员9人,教辅人员23人;有正高级职称32人,副高级职称21人。有研究生指导教师60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28人,硕士生指导教师32人。MPH研究生指导老师30人。2015年学院2人获晋教授职称、5人获晋副教授职称、1人获晋升高级讲师;引进青年副研究员1人。聘美国杜克大学及昆山杜克大学教授汤胜蓝、美国范德堡大学教授郑苇为复旦大学顾问教授,聘悉尼科技大学健康学院(Faculty of Heal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副教授王跃平为学院客座教授。

全院有中共党员359名(其中学生党员245名),新发展中共党员 25 名,转正24名。。3月11日校党委宣布仇棣任院分党委副书记。9月8日何纳任院分党委书记、不再兼任学院副院长。学院决定何更生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主任、葛慧任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陈英耀兼任医院管理教研室主任、胡敏、赵卓慧任学院院长助理。

姜庆五在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柳启沛获“中国营养学会终身成就奖”;夏昭林获《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厉曙光获2015年度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谭晖获学校统一战线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郁庆福在2014年11月《中国卫生检验杂志》上发表《现代卫生微生物学创建纪实》,比较详细地记述了建立这一新学科的来龙去脉、学科特点、在公共卫生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异同。。3月9日,阚海东在《中国科学报》发表《共同应对“呼吸之疾”》一文,纵论雾霾治理问题。4月24日,郝模、陈政、李程跃在《光明日报》“光明调查”版发表《我国疾控体系的蝶变与隐忧》。12月15-16日院长陈文、书记何纳及副院长、教研室主任等11人,走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了解兄弟院校的学科建设发展状况,加强学科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完善学院学科发展规划。

全年在读本科生400名,其中预防医学专业336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64名;开设本科生课程90门,其中必修课49门、选修课41门;核心课程有“生命全程与健康”、“环境与人群健康”、“社会发展与健康”、“改变世界的流行病”等;全英语课程有“生殖健康进展”、“空气污染、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等;研讨型课程有“卫生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及教育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程有“预防医学”;上海市重点课程有“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流行病学”;上海市精品课程有“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流行病学”等。新增5门选修课程,其中“流行病学常识与解读”、“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地理环境与疾病”、“系统思维”等为公共选修课;“医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专业选修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增加必修课《公共卫生导论》。曹文妹获全国“2014年度医学教育和医学教育管理百篇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王娜获复旦大学2015年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2011级公管班本科生谭姝获第四届全国医药卫生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竞赛一等奖。国家级教学团队系列教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流行病学学案例分析》、《R软件入门与基础》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8名,博士研究生35名,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研究生34名,单证公共卫生硕士116名。开设研究生课程99门,其中硕士研究生课程75门,博士研究生课程13门。在读硕士研究生139人,博士研究生127人。学院拥有1个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基地建设单位: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复旦大学校级建设基地,分别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月改选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公共卫生学院学位论文相似度检测实施细则》。徐望红主编研究生教材《肿瘤流行病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届博士生陈仁杰(导师阚海东)学位论文“复合型大气污染对我国17城市居民健康效应研究”获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生物统计学教研室2013级研究生范恒、吕佳颖和梁小妞在“汇丰杯”2015年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上海赛区初赛取得第三名,进入全国50强。2012级硕士生赵昂同学(导师阚海东教授)获复旦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称号。2011级硕士研究生杨珺文、2012级博士研究生钱熠及2014级博士研究生汪萃萃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CSC)项目联合培养。谭晖的“多学科国际化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获2015年全国医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全年科研经费5 769.11万元,包括理科纵向科研经费3 516.9万元、横向科研经费321.2万元,文科纵向科研经费1 128万元、横向科研经费803.02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其中面上项目8项:陈英耀“医学新技术转化应用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吕军“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孕产妇心理保健模式构建与干预研究”、张蕴晖“环境多溴联苯醚暴露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其追赶生长影响的出生队列研究”、郑频频“多重行为改变理论指导下的新媒体戒烟干预研究”、刘宝“医疗服务价格区域比较的多边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徐望红“中国女性出生体重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代际关联模式及生物学机制探讨”、高俊岭“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工作场所心理健康干预研究”、励晓红“基于SNA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傅华“中国特大城市外来人口心理健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白鸽“中国生育政策调整下的妇幼卫生需求和资源配置平衡研究”、陈仁杰“基于控制暴露人体实验探讨DNA甲基化在PM2.5心肺健康效应中的作用”、蔡婧“基于土地利用与卫星数据建立PM2.5与含碳组分的暴露评价模型”;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2项:赵金镯“NLRP3/ASC/Caspase-1信号通路在大气细颗粒物促发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蔡婧“细颗粒物与关键组分的个体暴露评估模型构建与暴露特征研究”。国际合作课题39项,其中获得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GHSP)的《应用中国实践经验,改善亚非低收入国家妇幼健康水平干预试点项目咨询服务》(GHSP-CS-OP4-V01),意向经费240万英镑,由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资助。发表(不含在线)SCI论文215篇、 SSCI 论文4篇。屈卫东领衔的 “饮用水藻类毒素污染特征及有害效应研究”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秦国友(第二完成人)的“纵向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项目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屈卫东(第二完成人)的“水中几种新型污染物检测、健康风险评价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水体生物污染危害、检测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蒋泓获第十三届全国妇女保健学术会议妇女保健优秀论文二等奖。

学术活动活跃,主办、承办或协办的学术会议有:1月11日,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日灾害卫生应急学术研讨会”;1月15日,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公众心理健康促进论坛”;4月12日,“铭鼎环境与健康论坛”;6月27日,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2015年医疗保险医药支付研讨会”;8月29日,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东京大学在日本福岛县磐城共同举办主题为“医疗卫生部门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中日老龄化应对研讨会;10月13日,“耐多药结核病控制前沿和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10月28日,“精准预防 把握健康 个性化癌症筛查策略与精准医学”学术研讨会;11月26-29日,“2015控烟倡导与传播能力提升工作坊”;11月28日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201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等。参加学术会议有3月26-28日,钱序、陈英耀、叶露、徐望红等参加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第五届中非卫生合作国际研讨会,钱序作主旨发言;8月31-9月3日徐飚带队参加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五届亚太地区防痨学术年会;9月17-19日钱序、蒋泓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妇女保健学术会议;10月14-17日蒋弘等赴意大利参加第八届欧洲公共卫生大会;10月30日-11月1日钱序等参加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十届全球健康研讨会等。7月13-24日举办欧洲国际卫生研究生教育网络(European Network for Education in International Health,tropEd)—复旦大学(高级统计方法在公共卫生研究中的应用)《Advanced Statistical Methods in Public Health》暑期班,实现了我院国际化办学的实质突破。

国际交流频繁。(1)全年到访外国学者众多。计接待外宾45批次,教师和学生出访141人次,短期聘请国外专家4人次,开展讲座约27场次。含有4月27日,美国范德堡大学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郑苇讲座;4月27日,德国汉堡大学医学院院长Uwe Koch-Gromus教授到访;5月23日,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上昌广、日本福岛常磐医院院长新村浩明、日本厚生省食品药品特别咨询委员谷本哲也博士等一行到访;6月8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和社会政策系教授Elias Mossialos(伊利亚斯 莫希劳斯)和该院中国办事处主任Brendon Smith(布兰顿 斯密斯)到访;6月8-9日,《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CMAJ)》主编John Fletcher(约翰 布莱彻),副总编Kirsten Patric(科尔斯顿 帕特里克)来院进行《如何发表医学论文》小型研讨会; 8月31日,悉尼科技大学健康学院(Faculty of Heal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副院长Elizabeth Sullivan(伊丽莎白 萨利文)教授和王跃平副教授到访;9月9日,新西兰健康研究委员会主席Kathryn McPherson(凯瑟琳 麦克弗森)一行访问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月16日,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亚太室研究员朴真嬉(Jinhee Pak)访问卫生经济学教研室。10月15日,瑞士苏黎世大学经济学系荣誉教授Peter Zweifel(彼得 兹弗菲尔)讲座、11月10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群健康研究学院(Research School of Population Health,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院长Archie Clements(阿尔奇 克莱门茨)来访。(2)重视与国外院校的深度合作。3月25日,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与法国ESSEC高等商学院师生举行视频交流,就中国和法国的医疗卫生制度和药品政策等热点问题对话。双方约50人参加交流;6月11日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色列梯瓦制药有限公司合作的“复旦-梯瓦药物经济学战略合作项目”启动。8月,我院与印度尼赫鲁大学(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 India)社会科学学院就加强教学和科研合作签订协议,标志着我院亚洲合作伙伴的重要拓展。11月2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和社会政策系教授Elias Mossialos(伊利亚斯 莫希劳斯)和该校中国办事处主任Brendon Smith(布兰顿 斯密斯)到访并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我院欧洲合作伙伴的重要拓展。(3)推进海峡两岸的合作。3月31日台湾北医医务管理协会教授许怡欣一行32人来院参观。6月22日,台湾成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心主任戴华等4位教授到访。(4)全球健康研究所举办系列全球健康公开讲座。有4月20日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教授John A. Bartlett(约翰 巴特莱特)、5月19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公共卫生学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副教授李沐、9月21日,美国Duke University- Hubert Yeargen Center for Global Health研究员Kristin Schroeder(克里斯汀 施罗德 );11月4日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助理教授Mellissa Heatherley, Withers(麦丽萨 海瑟里 卫泽斯!!!!此处请核对原英文名是由三部分组成吗?)等举行全球健康公开讲座。(5)全面开展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简称GHSP)活动。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GHSP) 是中国政府与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于2013年初启动,旨在通过加强中英双方在卫生领域的合作,提升中国参与全球卫生发展的能力,共同促进全球卫生状况的改善。2月7-10日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主办复杂卫生体系干预评价方法培训班暨项目年会,近70名学员参与了培训课程;3月6日在北京唯实酒店举行“中国促进母婴安全和儿童营养的政策过程、实施经验、历史教训和国际传播研究”(GHSP-CS-OP1-02)阶段性产出成果的专家论证会;3月23-24日在上海青松城大酒店举行 “中国促进母婴安全和儿童营养的政策过程、实施经验、历史教训和国际传播研究”(GHSP-CS-OP1-02)阶段性成果传播会;3月30日在枫林校区举办政策简报撰写培训讲座;3月25-28日严非、黄葭燕参加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全球卫生大学联盟第六届年会;5月25日美国杜克大学副校长、杜克大学全球卫生研究所所长Michael Merson教授到访;8月27日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负责的“全球卫生导论”在coursera(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网站申报成功。12月14日在京承办联合国后2015年发展议程与健康中国挑战和策略研讨会。

党建和廉政建设工作有序开展。1月22日校纪委联合检查组来我院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5月19日、6月2日教职工党员分批参观《上海市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11月20日教职工党员参观陈云革命历史纪念馆。11月13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分别签署廉政建设协议。妇幼与儿少卫生教研室党支部的“立足岗位服务群众,创新组织生活方式”项目,获学校表彰。流行病学与卫生微生物学联合党支部“‘相约星期二’教学互助活动”和社会医学与卫生统计联合党支部“‘人体的奥秘’兴趣课程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获学校2015年度基层党建特色项目立项资助。

学生活动多样化,10月10日-11月9日开展“10月枫”活动。10月8日,由学院研究生团学联主办公卫校友调研成果分享及杰出校友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枫林校区8号楼会议室。5月19日、10月19日,分别举办“德隆讲坛—‘救在身边,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和宋允孚“如何做国际公务员”讲座。

开展了安全大检查及实验室专项整治工作。9月8日,党政联席会议成立学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何纳、院长陈文任组长,副院长和副书记屈卫东、仇棣、于专宗任副组长。9月9日举行学院安全工作会议。9月30日接受校外专家和学校保卫处领导检查。开展整改工作有:编制《公共卫生学院实验室安全手册》、修缮卫生化学教学实验室、制作实验室统一铭牌等。组织教职工参加上海市消防学校消防知识培训获上海市消防局“消防培训合格证书”。

校友返校踊跃。5月7日1965届1班24位校友;5月10日1975届78位校友;7月4日2009级MPH近50位校友;7月19日1978届2班近50位校友;8月1日1990级近60位校友;10月5日1995届1班20多位校友;10月24日65届2班21位校友、1992、1993级卫生管理师资班近30位校友;11月14日1978届1班38位校友等返校活动并与老师联欢。学院领导接待了各届校友,向他们介绍了学院近况、发展总体目标和枫林校区建设前景等。(龚卫远)

【第一届亚非分支杆菌学会议】3月7-11日在伊朗伊斯法罕市召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主题为分支杆菌及相关疾病,涵盖了结核分支杆菌及非结核分支杆菌的最新研究发现和前沿技术。徐飚在开幕式上作主题演讲,赵琦作大会交流,胡屹获会议“最佳壁报奖”。徐飚当选亚非分支杆菌协会委员并获邀任协会主办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ycobacteriology(国际分枝杆菌杂志)编委。(胡屹)

【第七届亚洲华夏药物经济学与卫生技术评估论坛】4月25日至26日在上海华纳风格酒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由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台湾药物经济学暨效果研究学会(TaSPOR)、香港中文大学药剂学院(ISPOR香港分会)共同主办。主题为“重新审视卫生技术评估在卫生决策中的作用”,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地区、澳大利亚等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和业界代表140余人参加。(徐维维张璐莹)

【“上海论坛2015”二个子论坛】5月23日-25日在上海举行。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承办 “从科技到政策: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论坛,邀请中科院院士陶澍、美国健康效应研究所首席科学家Aaron Cohen等作主旨演讲。向大会主办方提交了“观点集萃”中英文版各1份、专家论著2篇、政策建议报告1份,并撰写一篇综述报告。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了“公共卫生安全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论坛,关注城市快速发展中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邀请日本东京大学上昌广教授等作主旨发言;向大会主办方提交了“观点集萃”中英文版各1份、专家论著2篇、政策建议报告1份,并撰写一篇综述报告。二个子论坛各有约100人参加。(张蕴晖、蔡婧、阚海东、赵根明)

【发布2015世界无烟日研究报告】5月31日第28个世界无烟日,健康传播研究所发布“微信公众号和终端零售点应成为烟草业营销监测的重点”、“戒烟,为何吸烟者知而不行?”研究报告。指出应把微信和终端售烟点作为下一步烟草业营销监测的重点,全面禁止一切烟草的广告、促销和赞助。建议今后的健康传播应该针对一些常见吸烟认知误区,提高社会对于戒烟的支持,摒弃使用烟草进行社会交往,倡导无烟的社会规范。(郑频频  王帆)

【合作举办第三届亚太卫生政策决策者论坛】6月5 -6日在新加坡与法国ESSEC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商学院和印度尼西亚大学卫生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主题聚焦“亚太地区公共政策和卫生行业策略:有没有双赢的结局?”话题。陈文主持并参与大会的专题讨论。叶露作“在中国提供高价值的创新药品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的报告并引导分组讨论。此次论坛是ESSEC与学院的再一次合作,这种由著名商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联袂举办论坛的形式是一种创新,将有助于推动卫生政策的研讨与制定。(叶露)

【第二届中国健康传播学术年会】6月27日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召开,由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世界健康基金会以及健康时报联合主办,主题为“新媒体环境中的健康传播与风险沟通”。国内外健康传播研究者及实践者等200余人参加。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书记邬惊雷出席会议并致辞。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孟建教授致欢迎辞。(王帆)

【启动母婴健康队列建设】6月30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浦东新区妇幼保健所和浦东医院三方联合在浦东医院召开项目启动暨培训工作会议。出生队列研究关注生命早期各种因素对儿童疾病、成年期健康的影响,是近年来世界医学研究热点之一。此次进行了队列的先期启动,重点是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聚焦环境因素对孕产状况及新生儿健康的影响研究,为后期队列的大规模推进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母婴健康队列的持续建设对于探寻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促进本市母婴健康状况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张蕴晖)

【2015 ICSA 中国统计大会】7月6-7日在上海建国宾馆召开。由中国概率统计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统计分会,国际生物制药统计学学会,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统计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卫生统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共同主办,复旦大学承办。美国FDA医疗器械和辐射健康中心生物统计部主任Gregory Campbell博士和中国西南财经大学的林华珍教授分别作大会主旨报告。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制药企业、CRO公司等单位的200多人参会。(王锡玲)

【应用中国实践经验,改善亚非低收入国家妇幼健康水平干预试点项目】7月7日召开工作例会,这项有中英全球卫生项目支持、全球健康研究所领衔、与英国玛丽斯特普(国际非政府组织)合作的项目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将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和亚洲缅甸两国的2个地区开展,覆盖人口分别为25-30万人口。通过该创新性试点,复旦大学的师生们将首次尝试在海外开展专业培训和试点实践;首次探索与中国援外医疗队和中国援建医院的合作模式;首次执行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在低收入国家实施的“发展合作项目(Development Cooperation Programme)”。11月26日-12月2日钱序、严非等赴埃塞俄比亚,参加本项目埃塞现场启动会。(梁霁)

【第五届中美公共卫生论坛】10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主办,北大承办。国内外30余所大学的100余位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等参加,就中美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公共卫生教育展开研讨。陈英耀和陈文代表主办方之一分别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致欢迎辞和作大会总结。陈文、屈卫东分别以“公共卫生教育的挑战与实践”和“中国的环境问题”为题发言。第六届中美公共卫生论坛2017年3月24-25日由学院承办。(胡敏吕佳颖)

【第九届中国卫生技术评估论坛】10月31日在沪举办,由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估中心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协办,国内外近300位研究者和决策者参会。会议旨在分享国际经验和最新方法学进展,探讨发展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策略与途径,提高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的质量与水平,搭建研究者和决策者交流的平台。卫生技术评估创始人David Banta教授和我国卫生技术评估倡导者陈洁教授主持第一场分会会议。(池迅由之)

【学院获中华红丝带基金“十年行动奖”】11月31日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之际,中华红丝带基金“爱在十年”十周年纪念活动中颁发。流行病学副教授周艺彪、讲师宋秀霞等带领学生在基金会的支持下,从2011年起在凉山的昭觉,姜姑等地开展艾滋病的筛查,动员孕妇进行产前检查,鼓励在医疗机构分娩,并对母亲HIV阳性的安排去医疗机构治疗。他们开展的“住院分娩,母婴平安”工作,使昭觉县住院分娩率从2010年的1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赵琦)

【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成立并发布成果】12月3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贾勇、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书记金放、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袁正宏、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季敏立等出席在复旦大学举行的成立并先后致辞。仪式上研究中心发布了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外部评估成果。(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

【与杜兰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12月7日杜兰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流行病学系主任何江教授与院长陈文签署“杜兰-复旦4+2项目”协议。该项目包括一系列的公共卫生教育联合培养计划,即我院预防医学本科生在学习完四年课程,通过我院审核推荐和杜兰大学的入学要求,在杜兰大学进行两年的MPH学习,若通过两校的考核,在六年内取得复旦大学预防医学学士和杜兰大学MPH硕士学位。杜兰-复旦“4+2”项目是我院签署的第一个国际合作办学协议,是我校预防医学培养方式的创新与尝试,为两所大学深度合作与发展奠定基础,有效提升我院预防医学专业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和吸引力,推进培养未来公共卫生领域领军人才步伐。(胡敏韩璐)

【获CMB-OC项目1项资助】卫生经济学教研室教师张璐莹的“在按人头付费中整合基于绩效的支付以改善服务质量:以两个急性病为例”课题获CMB 2015年卫生政策与体系科学(HPSS)公开竞标项目Open Competition(OC)资助。此课题旨在通过医保支付方式的设计对医疗机构改善服务质量提供经济激励,并评估其效果。CMB Open Competition (CMB-OC)项目由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于2011年启动,为从事卫生政策体系科学研究的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提供资助。(康玫)

【发表多篇论文】2014年10月余金明等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国际心脏病)》杂志发表《The prognostic value of long-term visit-to-visit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n stroke in real-world practice: A dynamic cohort study in a large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Chinese hypertensive population(长期随访血压变异性对于对于中风的预测价值: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大样本中国高血压人群的动态队列研究)》论文,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社区高血压三级预防及对高血压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意义。5月王和兴、姜庆五等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论文《上海市市售中华绒螯蟹抗生素和性激素的筛查与评价》。认为上海市场销售的大闸蟹中抗生素和激素残留符合我国相关标准。6月《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刊)》刊发阚海东课题组在大气污染与健康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杂志同期配发的编辑述评认为,本研究结果对于大气污染严重地区(如我国和印度)的居民防护PM2.5健康危害具有重要意义。7月王锡玲等在《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发表论文《Ag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Rates of Influenza-Associated Hospitalizations in Hong Kong(香港流感相关入院率的年龄及性别差异)》,评估了流感感染人口学的风险因素,从而为流感预防控制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研究中采用的统计建模方法与思路也为其他国家及地区评估流感相关疾病负担提供了参考。10月《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环境科学与技术)》在线发表阚海东课题组在PM2.5与人体表观遗传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在我国最早报道了PM2.5不同组分对人体表观遗传的影响,可为进一步阐明我国PM2.5的人体健康效应机制提供依据。10月王娜、赵琦等在《PLoS ONE(科学公共图书馆杂志)》上发表《Influence of bisphenol A on thyroid volume and structure independent of iodine in school children(双酚A暴露对学龄儿童甲状腺容积及结节的影响与碘营养状况相互独立)》论文,研究发现儿童尿中双酚A浓度与其甲状腺容积呈负相关,也与儿童甲状腺多发结节呈负相关,而与儿童甲状腺单发结节无关;并且BPA与甲状腺容积及结节的负关联不受性别及碘营养状况的影响,可认为其作用与碘的相关作用机制相互独立。?月?日周颖等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发表论文《Urinary excretion of phthalate metabolites in school children of China: Implication for cumul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phthalate exposure》(中国学龄儿童尿液中领苯二甲酸酯代谢产物含量:领苯二甲酸酯暴露累积风险评估)。报道了中国学龄儿童群体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暴露情况以及潜在的健康风险,为明确我国儿童邻苯二甲酸酯暴露的有害效应提供重要基础数据。(王继伟  付朝伟  阚海东张晶  范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