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秦国友
近期,我院青年副研究员徐珂琳与表型组研究院陈兴栋课题组合作在原发性肝癌预测模型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以“Global trend of aetiology-based primary liver cancer incidence from 1990 to 2030: a modelling study”为题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中科院一区,IF:7.7)上。
(原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ije/advance-article/doi/10.1093/ije/dyaa196/6012813)
肝癌仍然是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原发性肝癌(PLC)每年折磨84万新患者,并导致78万癌症相关死亡,位列2018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原发性肝癌(PLC)发病率和病例数的预测对于理解和规划PLC的疾病负担至关重要。
针对该问题,本研究以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年至2017年PLC发生率和病例数为数据,计算估计的平均百分比变化(EAPC)以量化PLC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R)的趋势,结合数据特点构建贝叶斯年龄-时间-队列模型来预测到2030年的PLC发生率和病例数。
研究显示:到2030年,PLC的发病率和病例数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增加。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SH)折磨的人和老年人的增加表明,这些人群在当前的预防策略中缺乏关注,并强调了在未来全球控制计划中PLC的优先地位。结果进一步描述了PLC的全球疾病负担并帮助目标人群开发全球卫生系统以应对PLC的未来挑战。
我院青年副研究员徐珂琳与生命科学学院刘振球同学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表型组研究院陈兴栋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同时得到了生命科学学院金力院士、公共卫生学院张铁军教授、索晨青年副研究员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