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公共卫生学院召开2020年度学科建设会议

更新日期:2020/07/04 | 点击数:3066

供稿   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0年7月3日下午,公共卫生学院在学院报告厅召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0年学科建设会议”。学院党委书记罗力主持会议,学院80多位教授、副教授、青年副研究员群策群力,逐一排摸和分解难点,研究讨论下阶段学科建设重点工作安排,推进融合创新、交叉协同、一体发展的大公共卫生学科体系建设,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卓越的公共卫生人才。

 

在学院师生紧密开展“四史”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回信的氛围下,罗力书记指出,要继续发扬老一辈公卫人的奉献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品尝真理的“香甜”,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学院师生在最近几个月中主动担当,奋战在抗击疫情的防控和科研一线,第一时间应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与预测预警、传播机制、卫生应急管理政策研究等,参加国家和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控决策咨询,正是新时代公卫人奉献精神的体现。在学校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复旦梦”不断迈进的大趋势下,学院下一步应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稳扎稳打、运用集体智慧,实现攻坚突破。

 

学院院长何纳作学科发展与建设态势报告。针对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学科发展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何纳院长从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突破、社会服务和贡献等方面详细剖析,并对后续学科建设的紧迫任务做出具体部署。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于2019年12月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学科发展的良好势头上,今年学院将进一步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厚积而薄发。上半年新增“复旦大学唐仲英公共卫生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科群行动计划”发布,构建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人群队列建设平台等重要学科平台。

面对新冠疫情的发生,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已成为共识。学院正努力提高站位,积极开拓医教研融合创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同时,何纳院长也肯定了师生在新冠肺炎(COVID-19)科研攻关与防控方面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学院在科学、自然、柳叶刀、新英格兰等顶级期刊杂志发表疫情相关的论文达6篇,还承担了多项新冠疫情应急科研项目、应急管理和决策咨询服务。此外,何纳院长还详细讲解了2020年“双一流”、“地高建”建设内容与预算情况,并对标兄弟院校,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任务。

 

接着,阚海东副院长作科研情况报告;何更生副院长作教学情况报告;陈英耀副院长在会上报告了学院国内外合作交流布局等外事方面工作;学院党委副书记仇棣、刘岱淞分别报告了党建廉政工作和学生工作。

老师们分三个学科组进行了热烈讨论,具体围绕一流学科发展目标和方向、优秀师资梯队培养和学生招生培养方面的构想及问题、重点实验室和队列数据库建设、疫情常态化管理下的国内外合作交流等问题及对策建议等谈了各自的想法和意见。应晓华、王伟炳、陈仁杰教授等分别代表学科组进行了情况汇报。何纳院长对学科组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解,并做总结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中写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通过本次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0年学科建设会议,学院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的使命和担当,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上海需求和学校发展的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时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和嘱托,戮力同行,不负厚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