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牛越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课题组在膳食补充鱼油对大气颗粒物污染导致皮肤损害的干预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结果以“Protective effects of dietary fish-oil supplementation on skin inflammatory and oxidative stress biomarkers induced by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 pilot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为题在线发表在皮肤病学一区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文章链接为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bjd.19156)。
当前,采取有效的个体化措施预防PM2.5健康危害是环境健康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皮肤是连接机体与外界环境的桥梁,也是人体防御细颗粒物(PM2.5)等空气污染物的第一道屏障。既往研究发现,大气PM2.5暴露与炎性皮肤病、湿疹、皮肤老化、色素沉着等相关。膳食补充鱼油是一种简易可行的个体化预防措施,但其能否降低PM2.5暴露引起的皮肤健康损害尚不清楚。
针对此问题,阚海东课题组设计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评估膳食补充鱼油对PM2.5皮肤健康效应的干预作用。本研究发现,安慰剂组PM2.5暴露与皮肤白介素-1α和羰基蛋白水平升高显著相关,与皮肤谷胱甘肽水平降低显著相关,而鱼油组的这些关联大部分减弱或消失。大气PM2.5浓度每增加10 mg/m3,在滞后0-48 h时,鱼油组皮肤白介素-1α水平的增量与安慰剂组相比降低41.55%(95%可信区间:4.61%,78.48%);在滞后0-24 h时,鱼油组皮肤羰基蛋白水平的增量与安慰剂组相比降低22.01%(95%可信区间:11.25%,32.77%)。研究结果提示,膳食补充鱼油可降低大气PM2.5暴露导致的皮肤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对皮肤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本结论可用于指导我国居民选择简易可行的个体化防护措施用以降低大气污染导致的皮肤健康危害,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643205和91743111)资助。林之靖博士与牛越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阚海东教授、陈仁杰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我院邹华春教授牵头编写我国首个《男性HPV相关疾病预防策略专家共识》
筑牢健康中国基石,开启复旦人保新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5级人保班新生班会顺利举行
携手共进,通过HTA释放医疗服务价值—我院师生参加第十二届HTAsiaLink年会
研究进展:儿童家庭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与病原体所致风险的城乡差异研究
陈仁杰、阚海东课题组揭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低收入国家儿童死亡负担的演变规律
我院邹华春课题组真实世界研究揭示我国HIV感染者BMI变化特征及风险因素
我院阚海东、陈仁杰课题组发现周期性的异常降水波动影响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风险
聚焦慢病防控新实践,共筑全球健康共同体丨2025“南南合作”公共卫生教育联盟国际暑期学校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