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流行新变化及新特征》一文对我国过去10年艾滋病流行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进行简要概述,提出我国艾滋病防控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何纳
流行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
现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兼任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与爱国卫生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委会主委、《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副主编。
中国艾滋病流行新变化及新特征
何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32
摘要: 该文对我国过去10年来艾滋病流行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进行简要概述。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总体平稳,但地区差异显著。男男同性性行为者、老年男性人群中HIV感染风险较高,HIV基因亚型更加复杂,CRF01_AE、CRF07_BC、CRF08_BC的流行率不断上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覆盖率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显著,但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原发性耐药率也显著增加。为应对我国艾滋病流行呈现出的新特点,需要适时调整艾滋病防控策略。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信息,2019年1月至10月,全国HIV检测共2.3亿人次,新报告发现HIV感染者13.1万例;至2019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的HIV感染者有95.8万,整体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2019年1—10月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73.7%,男性同性性传播占23.0%,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HIV感染者人数在全国各地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及河南是发现HIV感染者数量最多的5个省份。
从1989年云南德宏地区报道第一起HIV集中暴发疫情以来,HIV在我国流行已达30年,防控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阶段的HIV流行主要集中在静脉注射毒品者和有偿采供血者中,而如今,性传播已成为感染的主要途径,MSM是感染HIV的最高危人群。近年来,上海、北京等部分大城市中MSM占当年新报告HIV感染病例的一半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传统的家庭价值观以及对同性恋的污名和歧视,中国目前有相当多的MSM已婚或与女性伴侣一起生活,这种双性恋行为和/或人际关系可能对普通女性人群构成HIV感染威胁,未来我国MSM人群艾滋病防控需要精准施策。
……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
陈仁杰课题组开展全国性研究揭示环境高温可损害睡眠健康
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
会议报道丨中国人群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学术研讨会暨启动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
邹华春课题组在基于HPV检测的宫颈癌筛查模型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