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龚丹 李程跃
2019年9月30日下午,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第二次学科会议在枫林校区8号楼1楼会议室举行。在国庆70周年来临前,来自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等教研室的20余位教师齐聚一堂,与特别邀请的胡善联和龚幼龙两位老教授一起展开了一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旅,共同回顾学科发展历史,共话学科未来发展。
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吕军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学科会议的目的和议程,并表示三个月一次的学科例会制度需要坚持,学科发展更要“不忘初心”。
在老教授经验分享环节,胡善联教授和龚幼龙教授从不同的角度,结合自身经历和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两位教授首先回顾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上医卫生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在人才培养和国内、国际取得的成就。胡教授认为需要积极发扬学科的优秀传统,继续引进优秀人才和青年人才,推动学科发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和国际组织加强联系,和美国、欧盟等加强联系,他在最后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3个月一次的例会时间间隔较长,各教研室之间应该加强联系,每年均需针对重点内容专题讨论;二是加强多学科的交叉合作;三是加强与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并多举办以健康产业为主题的论坛。龚幼龙教授则希望可以对学科历来的教学活动、人才培养以及在国内、国际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在会议的最后,与会的各位老师针对研究生规范化培养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开题、中期考核以及预答辩环节等。经讨论,大家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认为应严格把关博士研究生开题,可邀请外校专家共同参与开题;针对中期答辩是否采取末位淘汰也进行了探讨。同时,美国杜兰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的施李正教授也分享了国外研究生培养的方法,如开题之前进行资格考试,两次不合格者被淘汰等。
在本次学科例会中,两位老教授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学科历史,展望未来。借此契机,一定要不忘“培育卫生健康人才”的初心,牢记“为人群健康服务”的使命,通过学科之间的精诚合作,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为人民谋求更多健康福利。
董瑞华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微塑料经呼吸道暴露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恶化有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召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类“101计划”核心实践项目建设推进会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
陈仁杰课题组开展全国性研究揭示环境高温可损害睡眠健康
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