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上海的四分之一世纪交往—一位日本学者的回忆

更新日期:2019/06/13 | 点击数:3956
 谷本哲也(Tetsuya Tanimoto)博士、内科医生

日本医疗管理研究所(东京)

 

前排左二为谷本哲也先生

第一次访问上海是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具体的访问时期有点模糊了,只记得当时只是作为一个旅游者的访问,大约是在21岁左右的年龄,距今已有近四分之一世纪。此后的25年,我与上海持续着时断时续的缘分,并与代表中国水准的名校之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同事一起从事合作研究。

我毕业于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福冈地处上海及东京连线的中间位置,到上海的飞行时间约1个半小时,机票也比较便宜,两地的时差为1小时。因此,对于住在福冈的人来说,上海是一个方便到达的海外都市之一。因为当时医学部的同班同学陈维佳女士(現为福冈徳洲会医院整形外科医生)是上海人,所以在学生时代,只要有机会便会随她一起去上海,并由她带我在上海的各处游览。

在上海期间,得到了陈维佳父亲的特殊照顾,也就是原上海医科大学整形外科专家陈统一教授。也因为这个缘分,2009年陈教授介绍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姜庆五、赵根明教授等专家与我相识,从此开始了我随从以上昌广先生(现医疗管理研究所理事长)为首的日方团队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科研团队的学术交流。特别在经历了2008年中国四川的大地震及2011年東日本大震灾以后,双方互相借鉴灾后应对的有益经验,相互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互访和学术交流是合作的重要内容,包括相互参观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举行学术研讨会等。在此期间,尤其得到了福岛县常盘会常磐医院的支持,实现了双方互派人员的短期留学,今后还将继续这种形式的交流。此外,双方还开展了在英文医学专业杂志上合作发表学术论文的尝试。这些交流进展的落实,也有赖于之前长期旅日,目前居住在上海的梁荣戎女士的帮助,她在交流中担任翻译,并安排双方互访的日程等。

以下是双方合作成功的几个例子,成果包括在《柳叶刀》医学杂志及相关子刊和美国医师会杂志(JAMA)及其相关刊物上发表的数篇论文:

1. 中国农村地区活动性结核的发病状况 (Incidence of active tuberculosis in rural China),作者:谷本哲也、王娜、山本佳奈、森田知宏、赵根明(Tanimoto T, Wang N, Yamamoto K, Morita T, Zhao G),≪柳叶刀感染症学≫医学杂志 (Lancet Infect Dis),2018, Feb;18(2):144-145, doi: 10,1016/S1473-3099(18)30021-5

本文以短篇通信形式,就中国农村地区活动性结核病发病情况发表了评论。发现在结核病诊断的检查中阳性及阴性的判断标准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指出了设定诊断标准的重要性。因为研究结果以及临床治疗方案都会由于判断检查结果的标准设定方法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围绕这一点,作者进行了严密慎重的讨论,得到了高度评价,被刊用在专业杂志上。

2.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 (The oldest-old in China),作者:森田知宏、山本佳奈、尾崎章彦、津田健司、谷本哲也(Morita T, Yamamoto K, Ozaki A, Tsuda K, Tanimoto T),≪柳叶刀≫(Lancet),2017, Aug 26;390(10097):846-847

类似日本的状况,中国也步入老年社会,且相关问题日趋严峻。有关老年人的医学研究已成为东亚共同的重要课题之一。这篇针对中国高龄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后撰写的论文,详尽阐述了地域广阔的中国因各地发展造成的异同,以及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而形成的家庭构成特征。

3. 中国大陆某市区学校学生脊柱侧弯筛查阳性者就诊率的低下 (Low hospital referral rates of school scoliosis screening positives in an urban district of mainland China),作者:郭亚文、姜庆五、谷本哲也、上昌広、罗春燕、クレア・レポード、西村耕一、何永频、加藤茂明、丁晓沧(Guo Y, Jiang Q, Tanimoto T, Kami M, Luo C, Leppold C, Nishimura K, He Y, Kato S, Ding X),医学(≪巴尔的摩≫)Medicine (Baltimore),2017, Apr;96(14):e6481

论著根据对上海市中心5000余名学生的健康检查统计数据,用近年来最新方法对脊柱侧弯症的筛查状况进行了描述。调查表明,在筛查出的阳性者中,进一步接受精密仪器检查者不到60%,而接受精密仪器检查后被确诊为脊柱侧弯症者约占2%。由此得出结论,对一般人普及有关脊柱侧弯症的知识的重要性。

4. 对中国老年人护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Perspectives on Care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吴菲、森田知宏、尾崎彰彦(Wu F, Morita T, Ozaki A)美国医师协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 Med), 2017, Mar 1;177(3):444

在这个短篇评论中,述说了随着中国少子化及老龄化的进展,就如何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展开论述。比如城市与农村的不同,行政干预的方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化中,家庭和地区共同体的责任分工等,并因就具体问题作了详尽的阐述而得到了好评。

5. 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程序(New poliovirus vaccine schedules),作者:张倩、クレア・レポード、邵月琴、武良由香、谷本哲也(Zhang Q, Leppold C, Shao Y, Mura Y, Tanimoto T),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2016,Nov 19;388 (10059):2477-2478。

脊髓灰质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感染性神经性疾病之一,伴随着疫苗的有效性提高趋向可控状态。因野生株的使用在显著减少感染发病的同时,却也因减毒活疫苗的使用,而发生了疫苗引发感染病例的问题。所以全世界正在以安全性更高的灭活疫苗来代替减毒活疫苗。根据日本和中国的研究最新发现,针对由减毒活疫苗转换为灭活疫苗最适宜时期,从专业角度进行了阐述。

6. 高危患者肿瘤综合筛查中的患者导向 (Patient Navigation for Comprehensive Cancer Screenings in High-Risk Patients),吴菲、尾崎章彦、赵根明(Wu F, Zaki A, Zhao G)美国医师协会内科学 (JAMA Intern Med), 2016, Nov 1;176(11):1725-1726

全世界正在使用新的健康相关情报技术,新的医疗方法来尝试取代过去的医疗手段,使之更为有效。这篇短文对几种新技术的有效性研究报告有何差异背景做了论述,同时从低收入者筛查就诊率低下的背景因素考虑,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作了评论。

综上所述,双方的交流逐步催生了相应的学术成果。作为一个普通的内科医生,除了在诊所或医院上班,一年看病一万人次以上的病患外,我对这样的国际性的学术交流非常有兴趣。25年来,亲眼目睹了上海的显著发展和历史变迁,并以此经验为缘分,若能以目前双方的共同研究平台为契机,共同发表哪怕是尚欠厚重的学术成果,我也感到万分的喜悦。

借此机会,对以姜庆五教授、赵根明教授为首,何纳院长、丁晓沧先生、余金明教授、王娜副教授、王继伟副教授、郭亚文女士、张倩女士、梁荣戎女士和吴菲等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公共卫生机构的各位专家,深表谢意!

回顾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展望今后的二十五年,放眼未来,我愿继续为日本与中国的医学交流以及取得相应的成果尽力作出贡献,也是我此生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