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
“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沪开题
2014年3月29日,由复旦大学傅华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上海举行开题研讨会。会议由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彩云主持。华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杨文轩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耿文秀教授、上海健康教育所顾沈兵所长、江苏健康教育所黄明豪首席专家、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罗春燕科长担任课题评审专家,教育部“全规办”、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课题组全体成员等数十位跨学科、跨业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开题会。与会者就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也就如何进一步深化该课题的研究事宜进行了认真讨论。
开题会上,项目首席专家傅华教授首先代表课题组向专家组详细介绍了选题价值、总体框架、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研究重点难点、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等。傅华教授认为:健康素养作为一个国内外不断发展的学理概念,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概念,在青少年群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开展了全民健康素养的调查,但学生健康素养与一般成人健康素养有所差别,非常有必要开发出一套符合其特点的健康素养评估体系。他特别指出,本课题的目标,就是在于厘清健康素养概念的历史、内涵和外延,建立学生健康素养理论模型,研究学生健康素养现况及核心需求,构建适用于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健康素养评估指标体系,应用与完善学生健康素养量表,并进一步提出针对学生健康素养现状的干预策略和措施的建议,以服务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大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傅华教授领衔的“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在选题上具有深刻的学理和应用价值。当前,我国公众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健康素养理论建设滞后,而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连续25年下滑严重,更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该课题综合考虑学生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和健康风险,聚焦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青少年群体,关注青少年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健康素养的概念要素分配到不同的评价指标中,对于推动学校健康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课题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资料收集全面、人员分工明确、研究计划合理、研究进度紧凑、研究内容具体、经费分配合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评议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同时建议课题组适当减少研究目标,突出研究重点,以保证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和学校工作。
董瑞华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微塑料经呼吸道暴露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恶化有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召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类“101计划”核心实践项目建设推进会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
陈仁杰课题组开展全国性研究揭示环境高温可损害睡眠健康
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