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健康学是具有高度国际化和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系统培养全球卫生人才,既是国家战略需要,更适应全球卫生合作和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等美国知名高校均开设了适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全球健康专业,培养跨学科的全球健康人才。而我国高校目前在这方面还很薄弱,急需学习国外高校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
为提升中国高校的全球健康科研能力,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简称CMB)和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达成协议,由CMB出资约60万美元,为国内高校培养全球健康相关的科研骨干人才。 该培训项目为期两年,包括两个子项目。第一,是全球健康专业学位培养项目,包括一年制的MPH硕士学位(全球健康研究方向)和4到5年制的全球健康专业博士学位,每年在全国资助3位硕士和1位博士。第二,是全球健康专业师资培训项目。该项目每年在全国资助2位在职老师,提供为期3到6个月的全球健康专业培训。
今年,我院黄葭燕老师在经过初审、面试后,成为2位获此奖学金的申请人之一,将于明年赴华盛顿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全球健康专业学习。我校护理学院李全磊同学成功申请到硕士学位资助,已于今年9月赴美攻读MPH学位。
此次申请得到了复旦大学外事处、公共卫生学院和全球健康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作为国内全球健康教育的先驱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致力于促进新学科群的发展,重视全球健康人才的培养。2012年成立的复旦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提倡学科间的通力合作,成员涉及不同领域,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因此,黄葭燕老师能成功申请到华盛顿大学师资培训项目,将为复旦大学带来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分享国外专家的经验,有利于发挥复旦大学在全球健康领域的影响力。
董瑞华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微塑料经呼吸道暴露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恶化有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召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类“101计划”核心实践项目建设推进会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
陈仁杰课题组开展全国性研究揭示环境高温可损害睡眠健康
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