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王颖教授团队受邀出席2025亚洲实施科学大会

更新日期: | 点击数:127

2025年11-14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颖教授带领博士研究生黄子硕、王子怡,应邀参加在中国广州南方医科大学举办的2025亚洲实施科学大会(2025 ACIS)。为共同见证并参与实施科学在亚洲的交流发展,王颖教授特别邀请团队实施科学研究基地——湖州市长兴县卫生健康局原党委书记、四级调研员敖新华与长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书记、副主任施长苗一同出席。本次大会以“推进亚洲实施科学:为50亿人架起研究与健康的桥梁”为主题,汇聚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旨在推动循证研究成果向健康实践转化,王颖教授团队借此平台积极拓展学术交流与实践合作。

大会开幕式由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教授、亚洲实施科学大会组委会主席徐东(Roman Xu)主持。王颖教授团队与徐东教授在会议期间交流密切,围绕实施科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徐东教授作为《柳叶刀·全球健康》设立的“实施科学奖”发起专家之一,进一步彰显了亚洲学者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此外,王颖教授团队也认真聆听了《柳叶刀·全球健康》主编Zoe Mullan教授与全球实施科学学会主席Nivein Abu-Rmilah教授的致辞,两位专家均强调了亚洲在推动实施科学和全球健康合作中的关键角色。会后通过与多位国际同行的互动,王颖教授团队及长兴县领导班子充分展示了复旦大学在推动实施科学跨国合作与本土实践融合方面的积极姿态。

在大会的Rapid Fire Talk环节,共有来自7个国家、54家高校、医院及科研机构的168人次进行了学术汇报。王颖教授团队的实施科学系列研究荣获了3次汇报机会,2次荣获得了嘉奖。以《Develop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for Cervical and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in Shanghai: a Randomized Hybrid Type I Trial Protocol》为题的研究由王颖教授团队一年级博士研究生王子怡汇报。该研究聚焦上海部分社区低收入女性“两癌”免费筛查中的证据-实践鸿沟,核心旨在构建并评估基于证据的整合型筛查方案。研究通过AGREE II工具对26项国际临床指南的系统评价发现:指南整体质量尚可,但26%的 “适用性”维度得分说明普遍缺乏资源需求、监测标准等实操难题;研究同时明确针对亚洲女性乳腺偏小偏密的生理特征,超声筛查更具成本效益,然而宫颈癌初筛的推广滞后是当前关键缺口。

题为《Dwelling Older Adults (Timi-Cog): a Study Protocol for a Hybrid Type 2 trial Effectiveness-Implementation Study》和《Implementing Multidomain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Communities: a Mixed-Methods Analysis of Determinants and CFIR-ERIC Strategy Matching》的研究均为长兴县现场的系列探索,由王颖教授团队二年级博士研究生黄子硕进行汇报。团队自2024年始形成了二型混合有效性‑实施设计,拟通过在长兴县12个社区开展三臂整群随机对照试验,构建了涵盖证据整合、障碍识别、策略构建与效果评估四阶段阶梯式研究路径,旨在系统评估一套融合认知、运动、营养与心血管代谢管理的多维非药物干预方案及其配套实施策略的效果,为我国社区痴呆预防干预的规模化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蓝图。2025年,团队基于长兴县六个社区的试点实施数据结合定性研究,借助配置比较分析(Configur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与CFIR‑实施变革专家建议(Expert Recommendations for Implementing Change, ERIC)匹配方法,系统识别促进因素与实施障碍,提出模块化课程、双版本认知训练手册(通俗版及专业版)及集成依从监测与绩效评估功能的微信小程序“Timi‑Cog”等精准策略。研究发现,实施成功依赖于操作弹性、组织能力与个体动机的协同作用,为基于证据的社区干预走向精准化与可持续提供了关键路径与实操方案。

在2025年于广州举办的亚洲实施科学大会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颖教授团队与湖州市长兴县卫生健康局敖新华书记、疾控中心施长苗副主任共同参与,充分展现了“校-地合作”推动实施科学的本土实践。此次参会不仅促进了学术成果与国际同行的交流,更通过长兴代表的实地参与,强化了高校科研与基层卫生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实施科学在区域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拓展了合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