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7月28日,由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承办的中国生物统计2023年学术年会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本次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医院以及CRO公司等领域的近800名专业人士参加。学术年会包括了5个特邀学术报告、6场分会场学术报告以及研究生报告专场,为广大学术界人士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分享和交流平台,推动了生物统计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图1 我院生物统计学教研室师生代表合影
我院生物统计学教研室师生代表赴山西太原参会。教研室师生积极参与了多场重要的专题报告和学术讨论,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在大会上作2个分会场学术报告和1个研究生报告。在因果推断分会场中,余勇夫研究员进行了题为“基于伪观测的多重稳健方法的生存率因果效应估计”的学术报告,指出生存数据的因果推断需要特定的方法,通过提出多重稳健方法,结合伪观测法,有效解决了潜在估计偏差问题,为生存数据因果推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2 余勇夫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在试验统计学分会场中,秦国友教授进行了题为“平均处理效应的多重稳健重叠加权估计”的学术报告,提出了多重稳健重叠加权方法,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整合多个倾向性评分模型的信息,输出多指标倾向性评分(MiPS),并将其转化为重叠权重进行加权,克服真实世界研究中的混杂偏倚问题,并通过模拟研究和真实数据进行了论证和说明。
图3 秦国友教授作学术报告
同时,在研究生报告专场中,博士研究生黄晨进行了题为“多中心研究中基于全局和局部倾向性评分模型估计总体风险比”的学术报告,提出在多中心研究中可以使用全局和局部的倾向性评分模型来构建经验似然权重,从而估计总体风险比、提高估计效率,并通过模拟研究和实例研究验证了其在多中心研究中的表现。
图4 博士研究生黄晨作学术报告
本次学术年会使教研室师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了生物统计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学术进展。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不仅启发了大家的思维,也为教研室的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教研室师生代表也向与会者们展示了教研室的最新研究成果,得到了与会者们的高度关注和肯定。本次参会为教研室师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内外部研究人员之间的深入合作。未来,教研室将继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不断拥抱最前沿的知识,积极探索创新,为生物统计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研究成果。
董瑞华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微塑料经呼吸道暴露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恶化有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召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类“101计划”核心实践项目建设推进会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
陈仁杰课题组开展全国性研究揭示环境高温可损害睡眠健康
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