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纳、丁盈盈课题组继在Lancet HIV(2019)上发表HIV感染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高且呈年轻化现象后,课题组在HIV感染者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有关HIV感染者心电图特异性改变、HIV感染者高血压发生等发表于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2020),HIV Medicine(2021)等期刊上。近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分别共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神经认知损伤、肝纤维化、肾功能损伤等四种主要衰老相关慢性病的HIV感染病例(四个NCDs组)、无慢性病共患的HIV感染者对照(HIV感染者NC组)和HIV阴性正常对照(HIV阴性NC组)血浆代谢谱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HIV感染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神经认知损伤、肝纤维化、肾功能损伤4种脏器疾病具有共性改变的代谢通路与代谢标志物。相关成果以“Comprehensive metabolomics profiling reveals common metabolic alterations underlying the four 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treated HIV infec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出版系列子刊EBioMedicine. 2021 Sep; 71: 103548,并作为候选封面文章。
研究结果显示,与HIV阴性NC组相比,HIV感染者NC组存在多个代谢通路显著改变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生物合成、甘油磷脂(GPL)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等。进一步比较HIV感染者四个NCD组与NC组显示,仅GPL在四个NCD组均显著改变,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代谢在两个NCD组(神经认知损伤、肝纤维化)显著改变。提示GPL和谷氨酰胺/谷氨酸代谢可能是HIV感染者NCDs发生具有共性的代谢改变。对GPL和谷氨酰胺/谷氨酸的代谢物分析发现,与HIV感染者NC组、HIV阴性NC相比,谷氨酰胺等代谢物水平在HIV感染者NCDs组呈上升状态,而氧化脂质等代谢物水平在NCDs组呈下降状态,侧面反映了HIV感染者NCDs组升高的氧化应激与炎症状态。这项研究提示GPL、谷氨酰胺/谷氨酸代谢及相关代谢物(缩醛磷脂、脂质介质和谷氨酰胺)可能是研究HIV感染通过炎症和氧化应激介导引起NCDs分子机制的关键靶点,为后续阐明HIV感染与NCDs发生的分子机制和研发新型生物医学干预措施提供思路。
羽你同行,共促健康——首届复旦公卫-徐汇疾控(卫监)羽毛球友谊赛圆满落幕
我院何纳课题组最新研究揭示与HIV感染者死亡风险相关的蛋白标志物
董瑞华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微塑料经呼吸道暴露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恶化有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召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类“101计划”核心实践项目建设推进会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