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继闻玉梅院士等12位院士联名向市民发出倡议书,呼吁全社会科学认知新冠肺炎并获得热烈反响之后,在闻玉梅院士的建议并关心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燕意、阚海东联合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健委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易志刚副研究员一起进行了“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医学口罩”的实验研究。团队通过日以继夜的努力,仅用7天时间完成了这项实验研究。并在《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在线发表科研论文《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医学口罩的实验研究》。经证实:使用后的一次性医学口罩,用家用保鲜袋包裹,使用家用电热吹风处理30分钟后可再次使用,不影响其原有的滤过截留效果,并可灭活污染的病毒。
研究团队应用热处理技术中最普遍应用的恒温烘箱及电热吹风对口罩进行处理后,检测其病毒灭活效果及滤过截留功能,以截留PM2.5作为检测口罩处理后的滤过截留指标。在病毒实验中,他们用活流感病毒模拟冠状病毒,在安全实验室内,将细胞培养的病毒定量后滴在口罩上,人工造成污染。经用烘箱或电热吹风处理后,再取口罩表面的病毒进行细胞培养,观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及定量检验病毒核酸。
结果显示,烘箱56℃及电热吹风30分钟后,对口罩的滤过截留功能均无显著影响;经电热吹风30分钟后,病毒几乎完全被灭活,与没有病毒的对照标本相当。而烘箱56℃30分钟未能完全灭活病毒。因此,研究证明:一次性医学口罩使用后,用电热吹风处理30分钟后可以再生,不影响其原有的功能。
这是有关口罩再生研究中,第一次联合病毒学与环境卫生学的跨学科实验研究。我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的徐燕意青年副研究员与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易志刚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董瑞华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微塑料经呼吸道暴露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恶化有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召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类“101计划”核心实践项目建设推进会
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发布《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无管微创应用于肺结节切除术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拥抱新机遇、探索新领域——2025上海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陈仁杰团队联合研究揭示热浪导致的心脏病死亡负担可能被低估
阚海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1990-2021年我国各省归因于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疾病负担和时空变化趋势
陈仁杰课题组开展全国性研究揭示环境高温可损害睡眠健康
聚焦师资能力提升--复旦大学天平湖南教学实习基地带教培训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