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管理利器,培育医管英才——复旦大学医疗管理专业硕士(MHA)学位专业课《医院管理工具》正式开讲

更新日期: | 点击数:29

在医疗健康行业迈向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当下,科学高效的医院管理工具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医疗安全与质量的关键利器。作为复旦大学医疗管理专业硕士(Master of Healthcare Administration, MHA)的学位专业课,《医院管理工具》于2025年9月在复旦枫林校区正式开讲。本课程汇聚沪上医疗管理领域资深专家师资,以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为首届MHA学员及医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打造了一个前沿、实用的学习平台。

精良设计:紧扣行业需求,打造 “进阶利器”

复旦大学 MHA 项目旨在培养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卓越实践能力与国际视野的未来医院领导者。《医院管理工具》课程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作为MHA培养方案核心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其紧密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培养链,从“解析型”、“设计型”与“组合型”管理工具的三大模块出发,系统讲解品管圈、精益管理、六西格玛、6S管理、流程管理、RCA根本原因分析、HFMEA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等管理工具的理念、框架、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等,并辅以大量鲜活生动一线的实操案例解析,帮助学员从 “理论学习者”向“实战操盘手”进阶。

本课程的主讲导师有上海市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李耘研究员,上海市医院品质管理促进联盟秘书长、现任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曾艺鹏教授,中国质量协会质量管理小组评委、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处曹蕾老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周萍副教授,以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中,对上述医院管理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近年来在本市乃至全国的医疗质量大赛中获得金奖的管理实践专家加盟!该课程不仅是MHA学员的专业课,同时也向对医院管理工具有兴趣的医学院所有研究生开放选课。

精彩开讲:理论实践融合,会学更要会用

第一讲:溯源管理工具,搭建知识框架

9月17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李耘研究员主讲《医院管理工具绪论》。她从管理学与管理工具的历史沿革出发,从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丛林到现代管理,梳理了包含质量管理理论与工具的四次变革,结合泰勒“差别计件工资制”、霍桑实验等经典案例,生动诠释了管理工具如何从“重物”向“重人”、从“经验”向“科学”演进。

随后,在医院管理学概述中,从医院的定义与功能定位,医院管理的定义、职能、内容等层层展开。结合医疗行业高专业性、高风险性、高服务性等特点,解读了医院管理的“7M要素”(人、财、物、设备、方法、环境、使命)与核心价值。在医院管理工具的概述中,李书记从经典的PDCA戴明环、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临床路径、DRGs和DIP、ISO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诸如品管圈、RCA根因分析等进行了概览性地介绍。最后以品管圈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发展,以中山医院为典型案例,回顾分享了医院在引入、推展、实施、渗透、深化这一路走来的卓绝历程。李书记强调,现代医院管理者须兼顾“工具思维”与“系统思维”,既要熟练掌握专业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更要立足战略全局统筹规划。

第二讲:聚焦问题解决,拆解品管圈实战步骤

9月24日,课程第二讲由上海市医院品质管理促进联盟秘书长、现任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曾艺鹏教授主讲——《问题解决型品管圈的理论与实践》。曾教授首先开宗明义的介绍了品管圈的定义,问题解决型品管圈的内涵,“品管圈”的组成、圈名圈文化的建设,接着通过一个品管圈大赛的项目竞赛汇报的现场视频,给大家展示了品管圈项目的大致图景。随后,引导全体学员当场开启“组圈”、取圈名、定圈徽、想口号的现场演练,并带领各圈,以问题导向型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层层推演,将问题解决型品管圈的十大步骤的实施方法、注意事项、核心逻辑理念等进行了巧妙地教学渗透,让学员们在学中做,做中学,现场即兴感受了一把问题解决型品管圈的how to do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期间曾教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员疑问,强化学习效果。学员们也纷纷反映这种“先学即练、以问题带实践授方法”的模式,让学习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最后,曾院长结合沪上某医院获得金奖的品管圈案例再次给学员们进行了范例式的介绍与解析。他强调,医院管理者要抓主要矛盾、掌握与领会品管圈的管理逻辑思维,方能活学活用。

《医院管理工具》课程的开设,是复旦大学医疗管理硕士(MHA)项目打造的核心课程,是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满足国家社会对专业化医疗管理人才与相关技能的迫切需求。未来,复旦大学将继续整合校内外相关优质资源,汇聚更多医疗管理领域的“名师名家”,不断完善深化课程体系,努力锻造精品课程,为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医疗管理栋梁之才贡献力量!

撰稿:刘林秋,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