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医保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全国智慧医保大赛公示获奖名单。本届大赛以“诚邀八方英才 智助医药创新”为主题,旨在充分挖掘政府公共数据要素的价值,进一步赋能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索利用政府公共数据的新模式、新路径。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应晓华教授、钱梦岑副教授与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信息)组建的联合团队,凭借在医保经办与支付领域的长期理论积累与技术深耕,先后经过初赛项目材料评审、决赛第一阶段现场数据对接与系统部署、决赛第二阶段现场演示与答辩,并在浦东新区公证处的见证下,最终从735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2项一等奖。
获奖情况如下: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团队名称 | 我院参赛选手 |
|---|---|---|---|
|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住院医保基金预算编制与动态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 一等奖 | 循数基金风控者 | 应晓华 教授 刘诗婷 博士生 李海龙 硕士生 |
| 人工智能赋能中国特色DRG/DIP 支付融合分组创新实践 | 一等奖 | 融付者联盟 | 钱梦岑 副教授 王祎宁 博士生 |
其中,“基于多模态数据的住院医保基金预算编制与动态风险监测预警平台”项目,聚焦当前多地出现的医保基金预算预测与实际支付偏差较大、过程调控缺乏有效抓手等现实痛点,开发了基于合理费用预测的区域总额预算模型,并据此构建分级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从而提升医保基金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增强基金运行的全过程监测与风险防控能力。
“人工智能赋能中国特色DRG/DIP支付融合分组创新实践”项目,则针对当前按病种付费改革实践在分组合理性、管理效率及支付公平性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七步智能融合分组法”技术路径,将DRG与DIP分组的优势融合、劣势互补,并验证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分组科学性、缓解费用倒置(即资源消耗高的组别支付标准反而较低)等问题。两个项目源自于课题组之前与决策部门研究结果,紧扣医保改革实践中的关键瓶颈与发展趋势,在多场景成果转化和落地应用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我院应晓华教授、钱梦岑副教授团队长期深耕医保支付领域,致力于构建科学、系统的医保决策证据体系,深度参与国家、多省市医保支付改革实践,多项研究成果被直接应用决策。课题组博士生刘诗婷、王祎宁,硕士生李海龙作为项目核心成员,承担了数据处理、模型构建等关键工作,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
此次获奖,充分体现了我院在复合能力人才培养和多学科融合方面的显著成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复旦团队与万达信息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了产学研协同的良好示范:高校研究团队在理论建模与方法创新方面提供支撑,企业团队则依托丰富的实务经验与工程技术优势,推动研究成果加快向实际应用转化。未来,学院与团队将持续推进医保治理领域的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医保制度改革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撰稿人:刘诗婷、王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