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儿童健康与发展正面临着前新的挑战。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儿童身体健康与学业成绩,还需要积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特质发展。受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邀请,2023年5月19至20日,我院妇幼儿少卫生教研室童连副教授团队前往湖北省大冶市,开办童伴妈妈项目心理健康工作坊,对来自大冶市和秭归县的25名“童伴妈妈”进行了系统培训。
我国首份《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乡村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25.2%,焦虑检出率为25.7%。留守儿童的情况更加严峻,他们的抑郁检出率高达28.5%,过度焦虑检出率27.7%,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本次工作坊的课程主要围绕儿童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 包括了个人、集体、社会三个维度,共设置了认知自我、情绪管理、有效沟通、亲社会能力和团队合作等八个能力模块。国际科学研究证明,SEL能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儿童的积极心理特质发展,还能有效减少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开展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性干预的有效途径。
工作坊采用了沉浸式、参与式的活动组织形式,把晦涩复杂理论和知识通过轻松的活动展示,让童伴妈妈在小组游戏活动参与和小组活动带领中获得能力提升。来自25个村的童伴妈妈将会依托各村已建成的“童伴之家”,把社会情感学习小组活动带给项目村的千余名6-12岁儿童青少年,以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能力、共情能力、有效沟通,以及集体和规则意识等。
童伴妈妈对活动带领讲授和演练非常满意,均表示课程内容丰富和形式生动有趣。八大主题不仅是孩子们所欠能力,也能弥补自身在这方面的短版。童伴妈妈全程积极踊跃、参与度高,并能结合自身服务与儿童的工作经验和亲身经历,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容。
经过两天的培训和学习,童伴妈妈们感到受益良多。她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工作坊强化了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需求的理念,提升了对儿童社会情感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会了带领小组活动的实操经验,这些都对自己服务儿童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她们会更加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走进儿童内心世界,营造“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氛围,促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童连副教授团队也将继续对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并进一步评估干预活动的有效性,为项目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证据。
供稿:肖嘉钰、童连
2024年5月28日
我院邹华春教授牵头编写我国首个《男性HPV相关疾病预防策略专家共识》
筑牢健康中国基石,开启复旦人保新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5级人保班新生班会顺利举行
携手共进,通过HTA释放医疗服务价值—我院师生参加第十二届HTAsiaLink年会
研究进展:儿童家庭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与病原体所致风险的城乡差异研究
陈仁杰、阚海东课题组揭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低收入国家儿童死亡负担的演变规律
我院邹华春课题组真实世界研究揭示我国HIV感染者BMI变化特征及风险因素
我院阚海东、陈仁杰课题组发现周期性的异常降水波动影响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风险
聚焦慢病防控新实践,共筑全球健康共同体丨2025“南南合作”公共卫生教育联盟国际暑期学校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