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22日,第12届亚洲卫生技术评估大会(HTAsiaLink Conference 2025)在新加坡举行。本届大会以“在亚洲通过卫生技术评估释放医疗服务价值:携手共进(Unlocking Value through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 in Asia: Forging Ahead Together)”为主题,吸引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学者参会。会议设置了3场全体会议、2场专题讨论、45场口头汇报及多场壁报展示。来自日本、马来西亚、印度、泰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学者分享相关研究成果与经验,围绕HTA在不同国家与场景下的多元应用与公平性评价、数智驱动与精准医疗背景下的多维价值评估以及价值医疗实践中HTA的实施与成果转化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英耀教授率领8名师生参会。陈英耀教授受邀担任大会点评专家,其余参会师生共进行了1场口头汇报和6篇海报展示。
王沛副教授作了题为《测试用于中国一般人群的EQ-5D-5L文化属性附加维度:首个定量阶段研究》的口头报告,该研究对于定性研究阶段发现的七个候选维度在中国一般人群中进一步开展了多项心理学测算属性的测试。研究发现疲倦/乏力附加维度表现最优,睡眠问题和食欲这两个维度也提升了EQ-5D-5L在一般人群中的表现。研究结果将为最终确定EQ-5D-5L文化属性附加维度提供经验证据。
同时,博士、硕士研究生共有六场壁报汇报。杨玉婷博士生在《高危人群心血管疾病筛查策略的成本效果分析:基于中国玉环的混合方法研究》中,运用离散事件模拟模型系统比较了159种筛查方案的成本与健康效益,并结合定性访谈识别实际实施中的支持与障碍因素。谭泽宇博士生的《社会参与如何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和电子健康素养的调节作用》,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了老年人社会参与及生命质量的正相关联中,心理健康产生的中介效应及电子健康素养产生的调节效应。张弛博士生的《中国低价值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文献综述与计量分析》揭示了我国低价值医疗领域研究热点从问题识别逐步拓展至机制研究与干预路径探索,指出在“去实施”干预的定量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赵功名硕士生围绕《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利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方法系统评价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脑卒中治疗当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支持。申江念永硕士生的《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疾病经济负担:系统综述》系统性回顾了全球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感染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后果;同时《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肺炎疾病经济负担研究:来自中国的证据》通过实证研究量化了医院获得性肺炎所导致的额外医疗成本等直接经济负担,为医院感控资源优化和重点干预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
我院师生围绕经济学评价、卫生服务研究等多元主题和实证研究,积极与各国专家交流讨论,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现了创新活力和专业实力,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学者的国际视野与责任担当,为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复旦智慧。
(供稿人:谭泽宇 张弛)
研究进展:儿童家庭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与病原体所致风险的城乡差异研究
陈仁杰、阚海东课题组揭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低收入国家儿童死亡负担的演变规律
我院邹华春课题组真实世界研究揭示我国HIV感染者BMI变化特征及风险因素
我院阚海东、陈仁杰课题组发现周期性的异常降水波动影响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风险
聚焦慢病防控新实践,共筑全球健康共同体丨2025“南南合作”公共卫生教育联盟国际暑期学校圆满举办
侯志远团队开发AI工具 助力打通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
聚焦全球卫生,共绘健康蓝图——2025“南南合作”公共卫生教育联盟国际暑期学校顺利开幕
跨越文化,共筑友谊——2025“南南合作”公共卫生教育联盟国际暑期学校文化交流活动顺利开展